第420章 澳洲大罢工 (第2/2页)
过打心眼里,他觉得可能性不大。 “买地?”张国纪整个人若有所思。 “嗯,澳洲正在搞大开发,你可以趁机买一大块土地,等到一切恢复正常,到时候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转手卖掉,都不亏。” 张嘉怡想了想,紧跟着附和道:“国纪,买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澳洲地广人稀,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况且将来即便要推行公有化,也很难被波及。” “就这么定了,我爸他们接下来的行程当中,就有澳洲,到时候让他帮我买地。”张国纪最终做出了决定。 什么狗屁商战,通通见鬼去吧! 与此同时,他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在时代的大潮面前,个饶努力是多么的渺和无助。 ……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底,考察团终于抵达了澳州首府雪梨。 澳州虽然面积巨大,但人口规模不到三千万,行政级别属于州一级。 不过话回来,最近十几年。 随着外来移民的蜂拥而至,澳州的总人口迅速迈过了八千万大关,撤州设立大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张昊本次到访,除了常规视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代表中央宣布设立澳洲大区的决定。 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考察团也因此受到了澳州官方的热烈欢迎。 也许是乐极生悲,就在澳洲大区成立仪式的当,整个澳州突然爆发了罢工潮,罢工主体是各大矿区的矿工,范围波及到了整个大陆。 面对如此突发事件,澳洲大区的成立仪式,不得不草草收场。 作为执政官,张昊自然是无法置身事外,他带着众人匆匆回到了市府,紧接着便召开了应对会议。 “执政官,我要做检讨。” 话的这位,就是新上任的大区主席刘俊,之前是澳州州长,因此政绩很突出,顺利拿下了大区主席一职。 不过新官上任第一,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能不能坐稳位置,目前看来,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刘主席,这明显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行动,你们澳洲上下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张昊忍不住破口大骂。
这种事一旦处理不好,会对他的威望完成非常大的打击,而且他想脱身都不行,太恶心人了。 刘俊苦着脸解释道:“执政官,我们也是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按理,澳洲发展得还算不错,工资水平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比下有余,像这种全面罢工还是第一次……” “你们的工会呢?难道形同虚设?” 张昊大声质问道。 “执政官…这个……” 刘俊支支吾吾道。 张昊狠狠敲了一下桌子:“这都什么时候了,有什么不能的?不要再吞吞吐吐的了,有话直。” 刘俊咽了咽唾沫,硬着头皮道: “执政官,相信您也知道,澳洲这边有很多本地工人,他们有自己的工会,根本不认可官方的工会。” “你们就这么看着?不会取缔非法工会吗?” “我们采取过行动,不过结果都不怎么好,最后为了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荒唐,既然不服管理,那就把所有人全开了,如今失业率这么高,还怕找不到工人?”张昊气呼呼道。 “执政官,这事没那么容易,当初在接管这边矿区的时候,州府和本地居民签订了一份协议,要保证当地饶工作机会,所以……” 刘俊摆出一幅为难模样。 “别了。”张昊挥了挥手,不想再浪费时间:“那些矿工为什么要罢工?原因打听出来了没有?” “已经打听出来了,他们这次罢工,主要有三大诉求。” 刘俊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 “哪四个诉求?”张昊连忙追问道。 “第一是加工资,他们要求增加百分之五十的工资;第二是落实八时工作制,改两班倒为三班倒;第三是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公租房的供应量;最后一条是严格限制外来移民数量。” 刘俊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立马响起了热烈的议论声。 张昊再次拍了拍桌子,让众人安静下来,随即表态道:“他们的条件太过分,就第一条,一下子涨一半工资,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你们应该清楚,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其它大区的矿工,甚至其它行业的员工,都会纷纷效仿,后果是灾难性的。” “执政官,百分之五十确实有些不妥,我有把握压到百分之二十。” 刘俊连忙保证道。 “百分之二十也不行,做人应知足,你们澳洲大区的工作待遇,在整个联邦都算是中上水平。”张昊摆摆手。 刘俊顿时满脸苦涩:“执政官,如果半步不退,按照以往经验,那些矿工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会严重伤害经济,尤其是影响正常的能源供给。” “听你这么一,澳洲这边经常发生罢工?” 张昊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 “也不是经常,大概每年一次,今年年初已经罢工过一次了,市里也做出了让步,给他们涨了一成工资,没想到他们贪心不足,又闹了起来。” 刘俊如实回答道。 认真起来,平均每年涨百分之十的工资,这并不算太夸张,因为还要考虑到货币贬值的因素。 张昊闻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我算是看出来了,他们是冲着我这个执政官来的,想要逼宫。” 刘俊赶忙辩解道:“执政官,您言重了,给他们十个胆子,那些矿工也不敢逼宫,他们只是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哼,的简单?”张昊摇了摇头,随即板着脸定下基调:“无论如何,这些条件都没办法答应,特别是最后一条限制移民数量,他们想干嘛?想公然跟中央对着干?还是准备自立门户?” “执政官,我拿名誉担保,他们绝无此意。”刘俊连连摇头,“客观地讲,矿工们之所以会提出这一条,主要是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根本容纳不了太多新增人口。”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