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汉末,种田起家_第215章 疫病肆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疫病肆虐 (第1/2页)

    “主君,你要找的人,属下给您请来了。”岑晟一脸疲倦的说道。

    这几日,他日夜兼程从洛阳赶到宛城,寻到张机和华旉后,又马不停歇地赶回洛阳。

    “太好了!”吴咏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如今天下大疫,就是洛阳也每日都有数人死去,搞得人心惶惶,各家各户都是大门紧闭。

    自河清事件以后,天子刘宏还没高兴几天,就出现了日食现象。

    这对古人来说可是大凶的兆头,表明在没多久后便会有灾劫来临

    “日者,人君之象”,在古代百姓将天子比成太阳。

    出现日食,就表明天子在他执政期内犯了大错,因此上天才会降下警示。

    这时天子就要反省了,于是太尉闻人袭便成了替罪羊,被天子罢免了,之后又重新任命太仆李咸为太尉。

    这还没完,天子刘宏还没从日食的惊愕中反应过来,朝廷又接连各部刺史的上书,许多郡县的百姓出现了大规模的疫病。

    朝廷急忙派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并接连颁布诏令。

    诏令: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舍止也。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食。又起五里于洛阳城外,作为临时的民居之里,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诏曰:朕摄政失中灾眚连仍三光不明阴阳错序监寐寤叹如疾首,监寐言虽寝而不寐也。寤觉也。今天下厮舍死

    者相枕郡县阡处处有之甚违周文掩之义其有家属而贫无以葬者给直三千丧主布三疋。若无亲属可于官嫉卦嶂表识姓名为设祠祭。又徙在作部疾病致医药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流及振移者廪如科州郡检察务崇恩施以康我民。

    但疫病传播的极为迅速,根本控制不住,导致天子刘宏也无心读书,吴咏只能每日待在鬲候府的别院。

    最初几日,消息传播缓慢,洛阳的百姓感受还不明显,但没过几天,洛阳也接连有人因为疫病死去,吴咏已能感受到人心惶惶。

    他是经历过后世那种新冠大流行,即使在医疗条件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疫病放开之后,每日都有老人因此死去。

    就是年轻人得过一次新冠之后,后遗症也是颇多,反反复复,不见好转。

    幸好经过后世三年的大疫,许多治疫的良策,经过论证,也能拿到这个时候用。

    疾疫之爆发,切断源头、行以隔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预防和治理。

    大疫止于乡野,这并不是无稽之谈。

    不仅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的原因,各个乡野之间交流较少,天然形成如今隔离要求的环境。乡野之地古时就算集会,也不是每天一次,大多在一月一到两次。

    还因为古代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闭一段时间,对百姓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自大汉建立以来,人口是急剧膨胀,疾疫也从未彻底消灭,每一次

    爆发,都有无数人死去。

    因此,听闻有大疫出现,从皇帝到百姓,莫不惧怕。

    吴咏虽有良策,但他位卑言轻,百官公卿也不一定认可。

    于是他第一时间就想到张机和华旉,这两位可是后世有名的神医。

    吴咏打算将后世那些治疫的良策都告诉两人,由二人上书朝廷。

    何况以前在南阳时,宛城出现大量的流民,张机和华旉跟随一群老道救治过许多人。

    就是疫病他们也经历过几次,这也是吴咏派岑晟将他们找来的原因之一。

    吴咏如此所为,以期在获得成效后,于二人的身份,能向郡县推广,并向天子上奏。

    如能以有效科学处之,救一个人,是一个人。

    即生于此,汉朝之土地上,莫不为之同胞,百姓何辜?

    吴咏虽没有大志,要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但行事间,亦有大仁义。

    大丈夫生于世,正当问心无愧!

    然则,不论今春爆发之瘟疫,还是接下来的汉末三国。

    整个大汉,于接下来,会数次生起大疫,天下死伤者,不计其数。

    只是史书记载就有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五年二月,大疫。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据不完全统计,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只是死于疫病的人,就多达两千万之巨。

    这时的总人口才六千万,意

    味着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死于疫病。

    吴咏思及此,只能仰天长叹。

    在生死面前,一切仁义道德都是空谈。

    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于是在接到张机和华旉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