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桥玄辞官 (第1/2页)
“父亲,您唤孩儿前来,所谓何事?” 司徒府的书房中,桥玄的儿子桥信、桥益推门走了进来。 桥玄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心中也是有些无奈。 他的性格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权势人物,虽然他也谦恭俭约,礼贤下士,但他的子弟宗亲却是没有做大官的。 他一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桥羽,现在是任城国的国相。 二儿子桥信和三儿子桥益跟在桥玄身边多年,也才混了个议郎的官职。 而桥玄的小儿子十岁那年,一个人在门边玩耍,忽然有三个人拿着木棍劫持他,跑入桥玄房舍,登楼,向桥玄索要财物,身为司徒长史的桥玄就是不给。 不一会儿,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令赶来,围堵桥玄家。 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害桥玄的儿子,不想过于逼迫劫匪,纷纷劝说桥玄先给钱财,让匪徒放人。 桥玄却是瞪着眼睛喊叫道:“犯罪的人是没有人性可言的,我桥玄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 于是催促命令兵士进攻,兵士们不敢违抗命令,杀掉三个劫匪,桥玄的小儿子也因此死了。 事后,桥玄面见皇帝谢罪,请求天子颁布诏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于是朝廷用诏书发布了这个命令。自安帝以来,法禁渐渐松弛,京城劫持人质,不避权贵之家,而从此之后就再没 有了。 想到自己的小儿子,桥玄心中没来由一阵愧疚。 桥玄二十岁的时候,举孝廉进入官场,经历顺帝、冲帝、质帝、桓帝四位个皇帝,现今又奉事天子刘宏,可谓是五朝元老。 可是身为司徒,他又清楚的知道大汉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一切。 顺帝之前的大汉,尤其是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在他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专权。 永元四年,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并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诸国,致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汉和帝去世后,汉殇帝继位,政权为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控,汉殇帝延平元年八月去世。邓氏戚族扶持汉安帝继 位,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并扫灭邓氏,但未能阻止其他外戚专权。 汉安帝死后,刘懿为阎氏戚族拥立,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宦官拥立汉顺帝,汉顺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二十多年的专权。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因童言无忌而被毒杀,之后汉桓帝即位。 延熹二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梁氏。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自是宦党干政。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导致士大夫不满,士大夫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双方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 王朝自此江河日下,尤其是当今天子刘宏继位后比汉桓帝更信任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 现在朝堂之上基本被十常侍把控,正直的人基本都会受到排挤,让作为三公之一的他都有些力不从心。 今春以来,他施行边关移民之策,颇受掣肘,进展十分缓慢。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可是总有人要从中捞好处。 他向天子反馈过几次,要严惩这些人,可是都被十常侍从中阻扰,让人十分闹心。 “也是时候回家养老了。” 桥玄叹口气,收回了自己的思绪。 “明天早朝我准备向天子恩请归乡养老,这 以后你们在朝中做事就要更加地小心、谨慎了。” 沉默一会,桥玄拿出了自己写好的请辞奏疏对自己的儿子说道。 桥益一听,赶紧问道:“父亲,真的到了这一步了吗?” 尽管早就知道父亲有退隐之意了,但是以前毕竟没有到非退不可的地步,所以还是能够继续做下去。 而且有桥玄这棵大树在,他们几兄弟在朝中为官也是可以更加是顺利。 现在桥玄要回乡归隐,这等于是一下子就少了桥玄在为他们遮风挡雨了,以后想要升迁都不会那么容易了。 尽管桥玄的故交好友之类的依然很多,遍布朝野,但人走茶凉的道理谁会不知道? “是啊,父亲,还请三思啊,您现在才刚刚六十出头,身体非常的健朗,已经位列三公,完全可以再继续做下去的,而且朝廷现在也需要父亲大人,没有人敢挑您的过错。”桥信也是着急的说道。 “我数次上书谏言,天子都没有采纳,说明我已经失去了天子的信任,我这个司徒也是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 桥玄叹息着说:“我意已决,休要再劝。” 翌日早朝,等百官奏请完毕,桥玄便站出来递上了自己的请辞奏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