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刘悝认罪 (第1/2页)
南皮古属兖州地。南皮之名起于春秋。 据史料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戌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 据传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 东汉延光元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之后南皮便一跃成为天下知名城邑之一。 后来渤海郡升级为渤海国,作为王城的南皮,自然也是经历数次扩建,城坚池深,人口众多。 今日一早,南皮县,城门口,成千上万的百姓正排着队,准备进城。 忽然远处扬起一片尘土,然后有数十骑出现城门口,并朝着百姓大喊道:“朝廷使者驾临,闲杂人等,速速回避。” 百姓们急忙收拾好自家的行囊,让出一条道路来。远远就看见一队精卒护卫着三辆装饰奢华的马车缓缓向这边走来。 这些精卒甲胄明亮,一看就不是凡物,想必身份也不一般。 还有当先一辆的马车上方,“刘”字旗迎风飘展。 有见多识广的士人立刻惊呼出声:“这是皇室的旗帜,可以代表天子出行,想必这次来的人贵不可言!” 周围的百姓闻言,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来人是谁?这么大的依仗,南皮难道是出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最近刚忙完秋收工作,我还是第一次进城。” 也有消 息灵敏的人士小声说道:“我听说是渤海王出了事情,他的王府已经被刺史大人派士卒看管起来,寻常人都不得靠近半步。” “真的吗?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自从前几年渤海王重新住进王府,咱们渤海郡百姓的日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可不是嘛,我家今年收获之后,扣掉各种官府收的税,余粮都不够吃到过年的。” “我听说隔壁河间国的百姓说,他们今年减免了不少赋税,甚至还有朝廷的补贴分发下来。” “我也有所耳闻,据说这是朝廷统一的政策,莫不是咱们的补贴都被渤海王贪污了!” “有这个可能!咱们先看看再说,不行的话,大伙一起向朝廷的使者举报……” 这时有人突然指着城门大喊道:“快看!南皮城有名的几大家族族长都出城来迎接使者了。” “真是啊!鲍家、欧阳家、刁家、石家都来人了。为首的还是冀州刺史刘焉。这个时候没有看到渤海王的身影,想必他一定是出事了……” “走,咱们跟着朝廷的使者,这下有热闹可看了……” 众人轰然应好,随即黑压压一片跟在朝廷的车队后面。 “怎么回事?乱哄哄的,吵得人不得安宁!” 刘祖掀开车帘,向骑马护卫一旁的将领问道。 将领立刻回道:“大人,后方是渤海郡的百姓听闻朝廷要问责渤海王,都跟在后面看热闹。前方是冀州刺史刘焉带来一众 士人在迎接大人的到来。” 刘祖一愣,叹气道:“这渤海王刘悝还真是不得人心啊!” 说着,他便挥挥手,“不要理会他们,当务之急是赶紧办完事情,回洛阳交差。” “喏!”将来应答一声,随即策马上前道:“大人说了,先把要事,其他事情,稍后再说。” 刘焉等人不禁面面相觑起来,随即也主动让开道路来。 等马车过去,紧随马车后面。 小半个时辰后,一行人来到南皮的府衙中。而府衙中的一众官吏早已被刘祖带来的人接管。 诸侯王在东汉时,只领食邑,而无任何实权。王国内政事归于国相,军事归于中尉。 朝廷禁止官吏私自到王国和侯国中任职,所有王国和侯国的官吏均由朝廷统一任命。 因为涉及到宗室颜面,现场除了大鸿胪卿袁隗、宗正卿刘祖、廷尉陈球和冀州刺史刘焉四人,其他人都被清理出去。 这次表面上虽然袁隗持节处理渤海王一事,实际上还是以身份最高的刘祖为主。 众人分主次做好之后,陈球便起身对刘祖行礼道:“宗正大人,而今时辰已到,可否升堂?” 刘祖点了点头,他拿起惊堂木,装模作样地往桌面上拍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本王在此审理渤海王刘 悝谋反一案,因此案涉及到宗室,事关重大,天子派我等三人来审理此案,以示公正。升堂!” 刘祖话音刚落,陈球便接过话头,道:“带犯人上堂!” “且慢。廷尉大人,你所说的犯人是指何人?”刘祖摸着胡须,颇为疑惑地问道。 陈球正色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