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军器、工匠 (第2/2页)
敌军蜂拥而来之时,装备着刺刀的火铳手不需要再退入长枪兵、刀盾兵的后方,而是可以在装好刺刀的前提下继续射击。 等到敌军快要冲到近前的时候,这些新式火铳就快要当成长枪来使用。 这些新式火铳设计有五尺的长度,装上一尺长的刺刀长度已经是达到了六尺。 如果是原本的鸟铳,射击之时需要间隔坡远,就算是用上这种刺刀也没有用处。 但是新式火铳用的又是自生火铳的打火方式,可以站在一起。 如此,枪阵可成。 所有的思路,都是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 薄玉霍然抬头,目光投向了陈望,折服道。 陈望因为薄玉突然转变的态度稍微有些尴尬,他之所以能够想出来这些东西都是因为他很清楚后世的发展的轨迹。 他给薄玉的新式火铳图纸,参考的是英国在十八世纪军中列装的形制,设计理念自然是要很先进,毕竟是将近一百年后的东西。 他的记忆力是全方位的加强,能够回忆起来的自然不仅有之前看过的史书。 当初在看明末的历史之时,陈望自然也是关注了当时的各种枪械。 褐贝斯燧发步枪这样出名的枪械,陈望自然是看过图纸,凭借着记忆绘制出来并不困难。 虽然因为技术的局限,目前是不可能完全的彷制出褐贝斯燧发步枪,但是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是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少走很多的弯路。 当然,陈望也做出了些许,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 明时关于鸟铳等器械的记载,精准度远大于同时期的欧洲。
明朝的鸟铳之所以精准,很大程度便是因为在铳后有一个照门,加上前面还有准星,三点一线,自然精准。 而西方的火统,直到十九世纪初,除了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准星,根本就没有照门。 而伴随着英***队征战世界的褐贝斯燧发步枪,也没有照门这种东西。 陈望在绘制图纸之时,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细节,特地加上了照门和准心。 薄玉重新恢复了冷静,他看着放置在桌面之上的图纸,面露难色。 这种套筒式的刺刀确实可以增强军队的战力,补足火铳的手的短板。 但是对于工艺的要求却是不低,目前汉中卫军器局的那些工匠技艺恐怕还办不到。 对于薄玉所说的问题,陈望并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 刺刀的问题现在限制于汉中卫军器局冶铁的工艺,还有一些技术还达不到标准。 现在使用的刺刀对于钢材强度要求很高,大部分的敌人都穿戴着有甲胃,要是钢材强度不足,装备着刺刀的燧发枪根本没有办法和长枪一样具备近战的能力。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于这个时代的制作工艺的问题。 套筒式的刺刀,刺刀和套筒内壁需要一致才能套紧,需要工匠单独去打磨。 单独打磨必然要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产量将会很低。 如今汉中卫军器局本身产能就不高,自然是也分不出多少的人。 这些情况陈望都清楚,现在暂时也只能够选择折中。 只能等到之后冶铁的工艺还有技艺都提上去之后再装备刺刀了。 陈望正准备说起另外一个话题,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当下道。 【鉴于大环境如此, 「这个倒是不难,只需要花些时间就行, 只是如今所城军器局内似乎工匠人数并不多,产能可能会因此降低……」 薄玉微一沉吟,回答道。 陈望微微皱眉,工匠的人数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陈望说到一半突然停下了言语,就在刚刚,他想到了一件事情。 现在在汉中府内招募工匠困难,是因为汉中府内的工匠本就不多,而在外地招募工匠困难是因为工匠都有籍贯,轻易不能脱籍。 但是现在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招募不少的工匠,虽然也并不合法,但是这条路线确实是可以一试。 当初在淳化的时候,洪承畴为了防守淳化,曾经调集了西安卫军过来,带领着那支卫军的卫军军官是西安前卫的指挥佥事罗桂忠。 淳化一战,罗桂忠从其中分润了不少的战功。 当时分别之时,罗桂忠千恩万谢,言称若有事情尽可以去劳烦他。 现在罗桂忠似乎已经是成了西安前卫的指挥使。 原本罗贵忠先是凭借着淳化的战功成为了指挥同知。 后来孙传庭整顿卫所,西安前卫的指挥使不知道孙传庭的厉害,只以为和之前的巡抚甘学阔一样没有什么本事,非要顶着来。 结果自然是连指挥使都做不成,直接被一撸到底,甚至差一些被孙传庭斩首示众。 西安前卫的指挥使就这样落到了罗桂忠的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