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声东 (第3/3页)
阵再度爆发一阵呐喊之声,直冲明军车营。 十步的距离,全力奔跑,用时不过一息。
转瞬之间,犹如潮水一般的清军甲兵已是席卷而至,冲入了明军的车营之中。 明军的甲兵在战车之后列阵以待,这样的情形已经是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之中上演了许多回。 列阵在最前方的明军甲兵,皆是身穿双层重甲,手持着近四米的长枪严阵以待…… 滚热的鲜血汨汨流出,地上的冰雪不断被侵蚀腐化,不断消融,不断的变化。 鼓声如雷,角声漫天,大清河南,无数旌旗纠缠在一起。 明清两军的前军,早已经是彻底的纠葛在了一起,每分每秒都有无数军卒在沙场中殒命。 孙传庭紧握着马鞭,牵引着战马,扫视着整个战局。 前军四阵已经接敌,清军前军分十二阵进攻,往复循环,一刻不停,势若疾风浪涛。 不过依靠着车营,还有军营之中大量的火器,现阶段还是可以维持不败之地。 “嘭!嘭!嘭!!!” 连珠似的炮响再度在孙传庭的耳畔响起。 孙传庭循声望向中军的炮兵阵地,那里一共有十二门火炮,这一十二门火炮都是陈望军中的火炮。 他曾经问过陈望这些火炮有没有名字,陈望告诉他说叫小一些的叫做三斤炮,大一些的则是叫做五斤炮。 名字并不响亮,比起工部制作的那些什么大将军炮,神机炮来说,听起来要差得多。 但是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甚至是射速,都要好得多。 陈望在陕西之时声名卓著,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其一是练兵,其二便是善用火器,通晓器械。 汉中卫军器局的情况,孙传庭也知晓一些,陈望向他禀报过情况,陈望铸炮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铸炮铸铳之事其实也因为他的默许之下进行。 真按照规章制度来办,陈望身为营将,掌控一地军器局,大铸军械,哪一条都能拿来砍头了。 不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这一次北上勤王,陈望的所作所为都被孙传庭看在眼中。 若是陈望一味藏拙,保存实力,那么等到战后他必然不会再放任陈望再做出格的事情。 但是陈望一直到现在都是尽心为国。 真定城外作为主力列阵迎敌,硬撼东虏。 贾庄之战,甚至是立下军令状请求,领本部骑兵作为先锋奔袭驰援。 若是当时没有陈望的请求,孙传庭自问自己肯定不会前往贾庄。 清军大兵云集,平原野战,一旦落败便要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这一次的济南之围,孙传庭其实在一开始也没有准备前来救援。 救援济南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内阁首辅刘宇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自请督师但是出了京师不久便不敢再向前去,在保定府内徘徊。 不仅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反而还将本来还可以继续作战的宣大军扣在了保定府内。 如果不是是因为陈望向他提出了一条计策确实有可能保全济南, 他绝不会冒着巨大的危险,领兵南下驰援济南。 孙传庭收回了目光,向着左翼扫视而去。 左右两翼负责掩护侧翼的骑兵也已经是落入了下风。 统领右翼骑兵的曹变蛟虽然落入了下风,但是好歹还是能够稳住局势。 曹变蛟领兵居中,一旦一处地方露出破绽便立即带领亲卫填补,清军骑兵虽然一直占据着上风,但是终究是没有办法取得太大的战果。 但是在左翼,祖宽的情况却是要差得多,在清军骑兵连续的攻势之下明显露出颓势。 一旦祖宽败退,前军和中军的整个左翼便失去了援护。 若是依据营地而守还好,但是为了实施计划,现在他们是主动跨过河道进攻。 声东击西之策,要想成功,首重声东。 眼下处于大清河的南岸,清军若是两面压来,败亡只在转瞬之间。 伴随着一阵的急促的马蹄,一名塘马从西面飞驰而来,他的到来也打断了孙传庭的思索。 “东虏云集重兵,我部伤亡惨重……” 孙传庭的神色随着那塘马的禀报越发的阴冷。 半个时辰的时间,祖宽连派两人请示撤退,请求援助,现在这名塘马是祖宽派来的第三个人。 孙传庭没有看那跪在地上禀报的塘马一眼,只是转过眼看向侍立在一旁的贺人龙,淡然道。 “拿着我的军令,持尚方剑,去问祖宽。” “就问他,他有几颗头可以砍?当真忘了我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