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帷幕 (第3/3页)
后一路追击,再败李万庆于张家林七里河,两人畏惧左良玉声威,不敢抵抗于是率部归降。
而在许州附近叛乱的马士秀、杜应金,见李万庆投降,也是再度认罪投降。 左良玉此时还不是那个只知道逃跑,赫赫有名的“长腿将军”。 此时的左良玉麾下兵强马壮,南方诸镇之中左良玉此刻为诸镇第一,无论战力还是战功。 七十二营流寇,望左良玉麾下兵马旌旗而披靡,不敢与之相抗。 这一次,左良玉要对仅仅是一个李万庆,自然是手到擒来。 不过左良玉再狠,总督也终究不是他左良玉。 总督至始至终都是熊文灿。 而熊文灿的招抚就是一个笑话。 张献忠之所以就抚,正是因为左良玉打的几乎瓦解。 再给左良玉两三个月的时间,只怕是左良玉都要擒斩张献忠了。 张献忠当时被左良玉几乎逼到了绝境,但是却被利欲熏心的熊文灿所阻挠。 熊文灿为了能够快速的促成抚局,甚至下令“杀贼者偿死”,意思就是杀了贼的人需要偿命,简直是离谱至极。 流寇不肯归降,甚至还派人拿着金帛酒rou去收买,名曰“求贼”,以此希望流寇接受招抚。 这样的招抚,如何不是一个笑话? 招抚让官兵疲惫不堪,却是让流寇得到了修养生机,甚至是割据发展的机会。 熊文灿在南方,和诸镇军兵尽皆不和,左良玉更是与其势同水火,难以相容。 所谓的抚局其实都已经瓦解,张献忠、罗汝才等七十二营的流寇的反心昭然若揭,眼下只是战事还未彻底爆发罢了。 七十二营在等待着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也即将到来。 “江北旱蝗、流亡载道,河南饥荒,大量的饥民向着襄水汉水逃荒,每天抵达两水之间的甚至都在万人上下。” “两河饥民云集,探报查的张献忠、罗汝才等众多流寇都派遣了不少的人混入饥民的队伍之中,足以见其狼子野心。” 曹文诏神色严肃,叹声道。 “南方局势已经极为危险。” “此番回京,在平台面圣之后,恐怕你可能需要马不停蹄的望南下走。” 陈望眼神微动,斟酌了半响之后,才问道。 “已经议定了吗?” “议定了。” 曹文诏微微颔首,而从曹文诏的眼眸之中陈望也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曹文绍如此的笃定,那么消息的来源只有一种可能。 消息必然是从杨嗣昌那里直接传达而来。 在如今这个时间段,能够左右崇祯决定的人,天底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杨嗣昌。 得到了肯定的消息,陈望一直以来紧绷的心弦也是终于放下了心来。 虽然他此前就已经是从曹文诏的口中得知了消息,自己将会跟随着杨嗣昌南下平叛。 但是一直没有听到任何的消息风闻,这么久的时间自然也是难免心中不安。 眼下得到确切的消息,陈望也是如释重负。 曹文诏看到陈望的神态,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不过那抹笑容很快又被他所隐去。 “我知道你用兵素来稳重,那些嘱托的话我也就不与你说了。” “变蛟也会与你一同南下,人心难测,南方诸镇关系复杂,战力差距更是极为悬殊,难以通力合作,你们两人之间一定要相互照应。” 曹文诏轻轻的拍了拍陈望的肩膀,他并没有继续在关城之上停留,说完了最后的话,便已经是离开了关城。 陈望站在关城之上,目送着曹文诏的身影逐渐远去。 直到曹文诏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视线之后,陈望对着曹文诏离去的地方,最后深深的行了一礼。 曹文诏是真的将他当作自家的子侄来看待。 若是没有曹文诏,他再如何奋战,也没有办法如此之快的登上如今的位置。 他所能够做的,便是不辜负曹文诏对于他的信重,还有对于他的期望! 达成他当初所许下的誓言——收回故土,报仇雪恨! 《通典》“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