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三章 比书法(二) (第3/3页)
了,直接露一手让大家见识一下嘛,有本事的人就应该让大家瞩目。” 周子驹心里也恼怒了,本来,他对刚才和于四海比试的结果也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于四海高,但既然王老和秦老给出了结果,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心中还是有些不满的。 现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想爬到自己头上来,他觉得自己忍无可忍,也无需再忍,和以前一样,拿实力碾压一切。 “呵呵,既然这样,那我可要见识一下小兄弟的书法了。” “既然周老这么说,那小子也就献丑了。” 孟子涛心里有些苦笑,钟锦贤都这么说了,他如果再不显露他的书法水平,那就是打钟锦贤的脸了。 “你也知道你是在献丑啊!”周铎一脸讥讽地说道。 “闭嘴!”周子驹呵斥了一句,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当然以事实来说话了,如果孟子涛书法不行,那就证明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如果自己输了那就万事皆休,不过他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会输,这点信心他还是有的。 因此,这个时候周铎还不依不饶,给人一种心胸狭小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 周子驹微笑着对孟子涛说:“小兄弟,要不咱们一起怎么样?” “没问题。”孟子涛说:“周老,你刚才也耗费了不少体力,要不咱们就先写一个字?” “一个字?” 周围的来宾纷纷都议论起来。 “怎么只比一个字?难道这个人就有一个字写得特别好,所以才这么说的?” “这一点并不奇怪,有些人的书法其实很差,但他自己的签名却写得很好,这是熟能生巧的问题,比如某一位。” “你看我干嘛,大家都知道我只有小学文化,写不好字又有什么问题?” “得得得,你们俩个现在别吵了,先看热闹再说。” “看来这个年轻人是想要投机取巧啊,一个字怎么看得出完整的书法水平。” “不过,他怎么取巧也没用,周老在书法一道这么多年,哪是他能够比拟的,还真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啊!” “天才又怎么样,就算是天才也是要靠努力的,他才多大,去掉上学的时间,能有多少时间花在练习书法上?” “哼!就是,这人说的好听,还不是花花肠子太多……” 在议论声中,周子驹问道:“哦,你想写哪个字?” 孟子涛对议论声充耳不闻,说道:“就写‘永’字吧。” 秦老眼前一亮:“好,‘永’字好啊!” 王老对此也表示同意。 二老这么说,让原本周围的议论声马上都消失了。 “怎么回事,这个‘永’字到底有什么说法啊?”不懂的人连忙问了起来。 毕竟是古玩沙龙,对书法有研究的人不少,马上就有人解释道:“‘永字八法’你们都没有听说过吗?” “还真没听说过,劳烦解释一下!” 有人问,也有人马上有人开始卖弄自己的知识。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著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所以说,比一个‘永’字,事实上相当于比了八次,书法水平高低,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字’一见高下。” “既然这样,你们刚才怎么还说的阴阳怪气的。” “呵呵,这不是因为没想到吗?” “确实,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敢比‘永’字,看来心气很足啊!” 听到四周的议论声,周铎腹诽道:“哼,比都还没比,吹什么吹?” 不管周铎怎么想,因为这个插曲,现场来宾的兴趣大增,大家都要想知道,孟子涛提出比这个字,会是什么水平。当然,到了现在认为孟子涛会赢的,除了孟子涛的朋友,基本没有其他人了,哪怕马华宇也在为孟子涛捏着一把汗。 “一起?” “一起!” 马华宇让人准备好笔墨纸砚,一老一少开始开始书写永字。 人们常说书法有法,但是何谓书法之法?书法爱好者都知道书法中的藏锋、顿、运笔、提、按、挫等技法,在书写用力方面包括臂力、腕力、掌力、指力的运用等。 书法的持笔方法有几种,孟子涛使用的就是捻管法。所谓捻管或称转管、使转,是书写毛笔字的一种技法,通俗地说就是书写毛笔字时,根据实际需要将毛笔笔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捻动或转动。 捻管技法的第一个作用是使笔锋保持顺畅的态势,确保书写的流畅;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捻管随时调整笔锋在笔划的中央位置运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锋运笔,只有通过中锋运笔,最终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说白了,只有通过捻管才能使楷书的起笔稳健,使行、草书的笔划似流动的水、像飘逸的云,使楷、魏体书法收锋做到苍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孟子涛持笔的时候,旁边的王老等人,就有一种相当强烈的感觉,孟子涛的书法很厉害。 此时的孟子涛眼中,就只有他的笔和眼前的纸,干净利落的一点落下。 “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 “钩”为“趯”,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 “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 “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 “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 “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说起来,永字八法虽然在书法界广传已久,然而,真正能够展现出永字八法精髓的,却鲜有人能够达到,而当孟子涛落下第一笔的时间,王老他们眼睛突然睁的老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