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回 白银!  (第1/2页)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一个到二十一世纪尚存争议的话题。    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点,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变少,导致物价飞涨。    什么导致白银变少呢?    除本身开采能力有限之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一是,大批朝廷勋贵窖藏白银和黄金等贵金属。    二是,白银流入被慢慢的中断。    白银流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菲律|宾将美洲的白银通过海运流入东南。这条线路,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菲律|宾,最终于崇祯十二年中断了。    第二条线路,正是倭国。    由于万历三大征,大明和倭国的关系闹僵,白银也逐渐减少了流入。随着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也彻底断了。    目前为止,两条通道还保留着。    “倭国喜欢大明的布匹,非常讨厌本国产的,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牧羊心理’,赚取他们的白银。”    杨承应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    这时,李尔瞻轻咳了两声,让杨承应回过神来。    “天使,在想什么呢?”李尔瞻好奇地问。    “额……没想什么。”    说罢,杨承应尴尬的笑了起来。    李尔瞻也跟着笑了两声。    接着,他道:“听闻大明要三方布置,围剿奴酋?”    “你听谁说的?”杨承应略微吃了一惊。    他们刚到朝|鲜,都没见过朝|鲜大王,他也没和李尔瞻提起这件事。    “是这个。”    李尔瞻从袖子里拿出一本集子,放在杨承应面前。    杨承应半信半疑的拿起,稍微一看,脸都绿了。    这本集子出自兵部左侍郎之手,里面的内容竟然是辽东各方的邸报。    里面就提到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战略。    还有杨承应在盖州的“辉煌”战绩——斩首上千,俘获数千奴酋士兵。    “我擦,文人一支笔就是厉害,把我的战绩吹嘘了几倍。”    杨承应心里这样想,也看不下去,合上集子。    这时,他忽然明白李尔瞻这么殷勤的原因,原来是信了这本集子上的话呀。    既然如此,我得好好利用这一点。    杨承应承认道:“确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也知道,大王似乎不太认可。”    李尔瞻尴尬的笑了笑,道:“实不相瞒,王上派往辽东的使者被努尔哈赤割了耳鼻,羞辱一顿赶了回来,王上为此大动肝火,却也不敢有所作为。”    “哦,这是为什么?”    “哎……兵士孱弱,不足一战。”    李尔瞻一脸的无奈。    杨承应却从他的表情和话里,嗅出一股不一样的味道。    敢这么说自己的王上,又直言朝|鲜士兵孱弱,说明李尔瞻并非一个人前来,背后还有人甚至一股势力的指使。    “这是朝廷的旨意,我也无可奈何。”杨承应坦率地道。    “如此,还请天使上禀大明天子,可不可以减缓一二,朝|鲜国弱民贫,实在折腾不起。”李尔瞻道。    “与其担心这些,不如担心你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件事,杨承应做不了主,索性转移话题。    “我?我有什么危险?”    李尔瞻一脸诧异。    “我在来的路上,看到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暮气沉沉,又听说大王深居内宫,不问政事。就算有想法,也要听你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