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回 馒头窑  (第1/2页)
    “这……”    齐大壮看看杨承应,又茅元仪,一脸为难。    两人一个让拆,一个不让拆,应该听谁?    按理说,杨承应是金州卫的实际统帅,应该听他的。    可是,茅元仪在盛怒的主帅面前一向能说得上话,或许他有不能拆的理由。    何况,馒头窑建起来非常的不容易,就这么拆了,怪可惜的。    “将军,这座馒头窑先不要拆,说不定有大用处。”    茅元仪看出齐大壮的为难,赶紧转头看向杨承应。    “好吧。”    杨承应也是被齐大壮气晕了,才会在盛怒之下做出仓促的决定。    既然茅元仪说有用,自然不能拆毁。    看到杨承应点头,齐大壮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是,紧接着他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杨承应开口了。    “你们背着我建这座馒头窑,想干什么?”    “回将军的话,城里的大户需要陶瓷,眼下道路阻隔,有兄弟就想烧几窑,赚点钱。”    “出了几窑?”问话的是茅元仪。    齐大壮赶紧回答:“五窑。本来还要出一窑,听说将军回来,都不敢再继续下去,就停了下来。”    杨承应听了这话,冷哼一声。    还学会隐瞒了。    茅元仪却一脸的高兴,激动地说:“齐壮士,快带我去看看。”    齐大壮偷看了一眼杨承应,不敢动弹。    茅元仪发现这一点,便走到杨承应的面前,笑道:“请将军去看一眼吧。”    杨承应看了眼茅元仪,又瞅了瞅齐大壮,最后还是心软了,让齐大壮在前面带路。    馒头窑,因其形状近似馒头而得名。主要在北方流行,这和北方低温气候有关。    具有结构简单、易于修建等优点,也有产品质量不稳,劳动强度高等缺点。    馒头窑建在营地的西北角,那里靠近大黑山,方便取材。    到了之后,茅元仪查探一番,赞叹道:“建窑的人,的确是个中好手啊。”    “俺们这里有个老窑工是从辽阳逃难来的,他家以前世代都是烧瓷器的。俺在积善堂无意中发现,带到这里来的。”    齐大壮说道。    “那位老人家现在在哪里?”    茅元仪连忙问。    他属于技术型人才,毕竟是理论型,对于烧瓷器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不是很熟悉,有个老窑工帮忙,可以省很多事。    “在……在屋里休息呢。”    齐大壮不敢隐瞒。    “快,赶紧把他请来。”    “这……”    齐大壮应了一声,看向杨承应。    杨承应摆了摆手示意齐大壮去请老人家。    齐大壮这才转身跑着离开。    等他走远,杨承应问道:“止生兄,你要用这座馒头窑炼铁?”    “将军果然看出来了。”    茅元仪笑着点头。    杨承应并非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但也知道馒头窑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一千三百摄氏度。    这距离炼出好铁的温度有一定差距,但杨承应相信茅元仪能解决这个难题。    “我在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地址选在金州最南的岛上。”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奴酋没有水师,万一到了最艰难的那一步,在海岛也可以避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