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一章 最后准备 (第2/2页)
...... 在强硬的威慑下,达尔富尔地区的局势进入了暂时的平缓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那里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实际上,在处理完哈利法手下的“叛军”之后,哈密迪立刻着手与美方进行了新一轮的谈判。 此前推进缓慢的技术支援计划有了新的进展,他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这个最大的靠山,能够尽快把他们的力量真正投射到这片土地上来。 原因很简单,现在自己所面对的敌人,已经不仅仅是喀土穆了。 无人机能飞过自己的头顶,为什么导弹就不能飞过? 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呢? 万一哪一天,那些华夏人终于决定要亲自插手达尔富尔的事务,彻底跟喀土穆站在一边呢? 到那个时候,自己还有任何求生的机会吗? 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 打个喀土穆,尚且还有机会。 可如果是在那样的庞然大物面前,甚至什么时候被踩死了,自己都可能反应不过来...... 所以,对美方提出的那些苛刻的条件,他几乎是照单全收。 唯一的要求只有一个: 保护好自己的头顶。 对此,休斯顿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原计划中的防空车增加到6台,相关的技术人员也会在短期内就位。 他们的要价也很合理----只不过是想拿到包括南苏丹在内的所有油田开采权罢了。 哈密迪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要价意味着什么。 石油是苏丹最大的战略底牌,而他,却打算直接交出去....... 很显然,一旦攻下喀土穆,整个苏丹,都将成为美方搅乱非洲局势的棋子....... 山雨欲来,看似平静的局势下,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留给华夏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 ...... 与此同时,603所。 唐长红感慨地看着即将完成最后一道组装工序的h-20,脸上写满了感慨。 他手指着正在对起落架进行铆接的工人,开口对一旁的陈念说道: “小念,你看,这是用新的m-300-2型钢材制造的起落架。” “虽然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起落测试,但是根据前期的材料强度测试结果,这个起落架的抗疲劳性能至少要比我们之前使用的m-300钢提高40%以上。” “之前我们还想着,大不了就勤快一点,多维修、多保养。” “现在看来,还是你的方法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陈念谦虚地笑了笑,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如果不是有材研所赵教授他们十几二十年的研究,我哪怕再天才,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出新材料的解决方案。” “包括之前的大丝束碳纤维也是一样,真正解决了问题的,还是你们啊。” “你啊!” 唐长红好笑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年轻人,有时候不要太谦虚。” “你太谦虚了,反而会显得暮气沉沉。” “二十郎当岁,正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别把自己搞得太压抑。” “再说了,我这个总工还能看不到谁的贡献大吗?夸你伱就受着得了!” 停顿了片刻,唐长红又继续说道: “这次的项目结束,我本来是打算代表项目组向上级申请一些给你的奖励的。” “但是报上去以后,你猜他们说什么?” “他们说,我这个规格啊,还暂时不够格给你发奖的,具体的奖励事宜,他们会直接给你沟通。” “说真的,这还是我第一次被人说不够格......小念,你给我透个底,你到底有啥想要的,我想办法给你弄来!” 陈念下意识地挠了挠头,他本来是想正经回答唐长红的,但刚一张口,无厘头的话就不受控制地冲了出来: “我想要个歼星舰。” “.......那你自己造吧,这我真不行了。” 唐长红自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所以也并没放在心上。 不过,他其实也暗暗在想,到底要什么样的奖励,才能配得上陈念现在的贡献? 之前上级给他造了个博物馆,几乎已经是个人能拿到的奖励的顶格了。 自己如果想要表达心意,那也只能是别出心裁。 还是暂时放一放吧,反正自己也没想法...... 而也就在这时,h-20的起落架装置安装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 两人都不再说话,只是紧张地看着工人们忙碌地对起落架进行铆接、焊接。 只要这一步完成,h-20就算是彻底成形了。 “我等这一天等了20年了。” 唐长红突然开口说道。 陈念下意识地转过头,却发现他的眼睛里居然隐约闪烁着水光。 他赶紧移开视线,假装没看见地回答道: “是啊,很多人都在盼着这架飞机起飞----从轰-6开始,我们确实等了太久了。” 听到这话,唐长红重重地叹了口气。 此时此刻,他的脑子里闪过了许多画面。 实验室里那盏明灭不定、闪烁了十几年的老台灯。 书架上那个托人从美国带回来的b-2轰炸机模型。 西伯利亚的大雪掩盖之下的图-160、以及它的翼尖带出的惊人弧度。 酒局上满脸通红、不断飚着俄语的老师。 一双双羡慕地仰望着天空的眼神...... 这些画面无比破碎,甚至连他自己都回忆不起来,画面中所发生的事情,到底是在何时、在何地。 可毫无例外地,这些画面却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同样刻在脑子里的,还有那些画面所携带的情绪。 不甘、愤怒、希望、失落、屈辱、惊喜....... 而承载着这些情绪的,是一个从未发生改变的“期望”。 “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轰炸机。” “一定要把b-2比下去,一定要让那些舍不得卖我们图-160的毛子后悔。” 这样的“期望”,从他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扎根,到现在,已经是整整30年了。 幸运的是,三十年的时光,并没有消磨掉自己的信念。 反而让这种信念变得更加炽烈。 而现在,到了这个“期望”兑现的时刻了。 唐长红默默收回了视线,看向一旁的陈念说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