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好莱坞_第二百五十四章.【中国飓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中国飓风】 (第2/3页)

是那一句话,这种有点“童话式”的爱情,距离观众现实生活有些遥远,因此周票房未能突破2000万。

    剩下环球和帝门影业两部戏《拜见岳父大人》和《惊声尖笑》,从类型来说一个是合家欢喜剧,一个是恶搞喜剧,从观影群体来说,《拜见》要比《尖笑》广泛,因此票房高出一些也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前面说过,这才是第一周,每部戏的命运并未全部敲定,在很多北美电影上映期间,都会发生黑马逆袭事件,也会发生大船沉没事件。因此谁才是笑到最后的大赢家,还是未知数。

    很快,上映第二周又过去了,梦幻影业的《女王》依旧气势如虹,继续稳坐周票房的第一把交椅,而福克斯的精心大片《荒岛余生》却被哥伦比亚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拉下马,按照电影人士的分析,主要原因是《荒岛余生》这部戏虽然演员不错,演技精湛,但是内容缺乏新奇,“看这部戏还不如去看小说”,因此票房才会下跌。

    如果说这一周有黑马苗头的戏是哪一部,那么很多美国观众一定会告诉你,是那部很恶搞的《惊声尖笑》!

    是的,就是这部打着少儿不宜,恶搞到死的屎尿屁电影,将传统喜剧《拜见岳父大人》甩到了屁股后头,票房一路高歌,竟然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不得不让很多北美电影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在前世就是这部被主流影评批评为西方文明堕落的典型,暑期在全美创下了1.5亿美元的票房纪录,成为帝门公司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这部戏的故事是以帝门公司一部热门青春恐怖片《惊声尖叫》为主线,穿插了《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万圣节》、《都市传奇》、《黑客帝国》、《女巫布莱尔》等影片的经典模仿片断,而结尾处调侃《非常嫌疑犯》的桥段,在让人忍俊不禁之际,更叹服编导的想象力。

    有趣的是影片上映前,曾有记者采访韦恩斯兄弟,谈起他们对影评的看法,后者表示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们的拍摄的一些影评看好的影片票房成绩极差,而那部至今不被主流影评认可的《惊声尖笑》却制造了票房奇迹。韦氏兄弟更强调观众才是他们的试金石,特别是年轻观众不会买影评的帐,被影评说得越差往往越有人想看。因此韦氏兄弟的每部电影在正式剪辑前都会安排观众试映,按照观众的喜好来决定一些笑料的去留。其实在好莱坞,黑人艺员要获得成功往往需要比白人付出更多的心血,而韦氏兄弟始终坚信成功来自于一份天赋与九份努力,其执著的精神值得褒扬。

    如今,这部《惊声尖笑》果然不同凡响,一出手就成了黑马姿态,这也让稳居榜首宝座的易飞扬提高了警惕,暗暗祷告,可千万不要在阴沟里翻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易飞扬又发动自己这部戏的几个主演,到纽约的各大戏院做宣传,这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王》这部戏的口碑越来越好,这让易飞扬大感欣慰。而作为这部戏的主演,梅丽尔,海瑟薇,还有伊万卡,也都成了大家嘴里面的话题人物。

    “话说梅丽尔饰演的米兰达是魔鬼么?也许,可是她的美丽、她的优雅、她的顽强,她的智慧,她始终如一、波澜不惊的语气,和她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还有片尾她对着安迪的背影释然赞许的一笑所展现的胸襟,都让我的天平不由自主的向她倾斜。这样的女人就算恶,也恶的直接,恶的坦荡,恶的光明磊落、理直气壮。在一片嫉恨和诅咒得声浪里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安迪和别人争论说:米兰达确实厉害,可假如他是个男人,就没有人会这么在意她了,这只是她工作的一种方式。”

    “海瑟薇饰演的安迪是天使么?她的美丽毫无疑问符合一个天使的标准,可是她的大度和善良,顽强和勇敢,朴素和坦然比她炫目耀眼的美丽更有力量的征服了我们。可是就是这样的天使,也有软弱,也有退缩,也会被虚荣和物质吸引,也有内心的挣扎和厮打。这又使我觉得她的平易和亲近,不可超越又可以追赶。”

    “不得不再提一下伊万卡饰演的艾米丽,势利、倒霉、永远不着调,小丑角色都显得细腻有人情味。这场女人之间的战争真是打得硝烟四起,背后又情意甚浓,热闹的紧,感慨之余使人会心莞尔。”

    以上是某位影评人对这部戏三个角色的具体分析。不过更加有深度的分析却是下面这一位。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姑娘,朴素到简陋,来到纽约追梦,最后在获得成功的关头,选择放弃浮华虚荣,过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故事,剥开了看俗不可耐,可是却被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这两个女人演绎的如此动人。套用片中纳秋的话:这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因为你能在里面找到生命的气息。戏里戏外这两个女人我都喜欢,至于那个新入戏的伊万卡,怎么说呢,虽然稍显青涩,不过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总之,在大家伙如此热烈的评价下,三个女人全都火了!

    无数记者媒体开始把她们捧为当今时尚宠儿,影坛新贵……海瑟薇和伊万卡还说的过去,至于老戏骨梅丽尔,对于这个称谓自我解嘲道:影坛新贵不敢当,影坛常青树我还说得过去。

    那些记者追逐着她们,各种各样的时尚活动,朝她们抛来橄榄枝,各种各样的电影剧本接得她们手软……

    对于这些梅丽尔还好些,几本上已经免疫,可以说应付自如;海瑟薇也不错,至少曾经红过,知道这些人该如何打发。伊万卡可就惨了,以前那些记者追逐她,只因为她是豪门千金,地产大亨特朗普的女儿,现在身份转换成为娱乐公众人物,影坛新星,猛然间让她还有些适应不过来,尤其遇到那些记者们无理取闹的追问,还有恬不知耻的偷拍,这些都让她很是苦恼。

    但是伊万卡不知道,事实上比她更加苦恼的却是易飞扬。

    是的,我们伟大的易导演现在很苦恼!

    如果说以前拍戏走红,无非是被狗仔跟拍,被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再不济就是受邀参加一些各种宴会;但这次不一样,易飞扬敢拿时尚界开涮,这里立马引发了整个时尚界的地震。

    当然,如果易飞扬只是小人物,那么还会好一些,大家也不会在意他的这部戏到底在阐明什么意思。可偏偏他是人气正高的新晋华人大导演!

    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就不由自主地受到众人的关注,他电影所代表的内容和观念,就会不由自主地被放大。

    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次《女王》这部戏是易飞扬在讽刺和揭露时尚界的虚荣浮华,以及贪婪本姓。因此这难免让人对号入座,很多时尚界的女权主义者,就发表声明斥责易飞扬这部戏在“误导观众,一派胡言”!

    “这不是事实,只是电影,只是中国易在讲一个很不真实的故事!时尚界虽然偶有瑕疵,却并非他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