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轻重缓急 (第2/2页)
越发客气了。 这个病多个病症纠缠,心肌梗死、脑梗、糖尿病、脑萎缩等等,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起来很麻烦。 要控制血糖,还要注意心脏,同时还要考虑脑梗。 这也是患者治疗了这么多天一直情况不佳的原因。 现在方乐等于直接抛开所有,先从症状轻重缓急着手。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应该辨证为阴结,可以用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同时加大剂量的白术增强通便作用,再加益母草祛瘀生新,滑利下行......” 方乐沉吟了一下说道。 “大黄附子汤加白术,加益母草.....” 黄卫国说着很快把方子写了下来,然后细细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道:“这个方子好。”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针对不同,西医针对的是病,而中医针对的是症。 也就是说,哪儿不舒服,中医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个不舒服,疼就解决疼痛,胀就解决发胀,咳嗽就解决咳嗽...... 所以也有人说中医不治病,其实正是如此。 中医自古以来都是解决症状的,解决痛苦的,把不舒服解决掉,那么怎么解决不舒服,就要找到原因。 在临床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现在患者二便不通,这是急,所以就不考虑其他,先用方法通了二便,再考虑之后。 “方教授!” 黄卫国把自己写的方子递给了方乐,他只是写了组方,并没有写剂量。 方乐接过,拿过笔在后面写了剂量、 大黄、附子、细辛各10克,生白术60克,益母草30克。
写过之后,方乐又把方子递给了黄卫国。 黄卫国接过仔细的看了一遍,又是禁不住赞道:“方教授这个剂量搭配的好啊,我刚才还在考虑,却没有方教授考虑的仔细。” 这个方剂无论是从组方还是从剂量上来说,其实都没有太大的争议。 相比方乐之前动不动用到一百克二百克的附子,这一次附子也只用到了10克,剂量并不大。 要说唯一剂量大的药物算是生白术了,可放在这个病症上,剂量都算小了。 黄卫国道:“生白术有良好的缓下作用,但是便秘兼水肿的患者,生白术效果并不算理想,即便是再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方教授加益母草增强效果,滑利下行,比用到100克生白术效果还要好啊。” 其他人并不懂中医,黄卫国这位中医科的副主任都如此说,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早就听说方教授中西医皆通,我还不信,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张伟笑着道。 “是啊,今天方教授可算是帮我们解决了难题了。”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态。 黄卫国都说好了,这个方子是要黄卫国同意的,他们这会儿喊着666就行了。 边上,方思盈看的眼睛都发亮了。 她还是第一次看方乐会诊,方乐虽然年轻,可在一群专家中表现得成竹在胸,镇定自若,开口就让所有人佩服。 不愧是自己的偶像呢。 “方教授,有时间可以来我们中医科转一转。” 开方之后,一群专家走出会诊室,黄卫国客气的邀请着方乐。 “谢谢黄主任,有空我会去的。” 方乐客气的笑着。 “方教授真是年轻有为,了不起。” 其他人也都说着场面话,对于其他科室的专家来说,哪怕现在不求方乐,可也没必要得罪,谁知道以后有没有可能求到呢? 边上的唐同年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之前也就褚建林讨好方乐,现在多了个唐同年,以后多谁谁有能知道呢? 所以现在就不得罪,有机会交好就交好,免得到时候来不及。 “方医生着实了得。” 离开心内,唐同年也拍着马屁。 这个马屁也是有几分真诚的。 这个病有多么复杂唐同年很清楚,方乐却能切中要害,分析的头头是道,可见本事。 这种本事唐同年也就在几位国手名家身上见过。 “还要等用药之后再说。” 方乐笑着道。 “辩证施治,对症用药。” 唐同年道:“虽然我不懂中医,可听着刚才方教授分析,我就觉得很有道理,辨证准确,用药必然药到病除。” 褚建林愕然的看着唐同年。 马德,和唐同年同事这么多年了,倒是不知道老唐拍起马屁来也有这个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