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产业梳理 (第3/5页)
但即便如此,却也绝不代表就没有成立顺风物流的必要。 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根据他的判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估计要不了三五年,国内在货运物流相关方面的需求,那都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所以自己等必须提前进行布局。 不然事到临头,自己等怕是很难在相关竞争中占据到多少优势——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他提前将顺风物流独立出来,除了想帮顺风物流在货运方面占据点先发优势之外,同时也是想利用物流网络这个渠道,对沿途相关厂商进行一个资源整合,为将来集团进军大型商超领域打基础。 虽说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大型商超。 但顾名思义,众人觉得应该和大点的百货商店和供销社情况差不多。 因而听到这话,在场一众便全都一头雾水,想不明白货运网络跟大型商超之间,又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 杨振也不嫌烦,细细解释。 表示两者之间看似区别不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谓天差地远。 就以所销售的货品质量以及价格来说。 百货商店和供销社之所以能在确保商品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商品价格的竞争力,那是依靠了过去计划生产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下,缺少了体制的监督,要手里还无法掌握供销网络。 那么到时候自己等人就压根不可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进货的价格。 可要是掌握了供销网络,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网络在自己等人手中,自己等人就能直面生产商,避免了被中间商赚差价的可能。 同时因为生产商必须要依赖自己等出货,这种依赖又能有助于自己提升自己等的议价能力,同时监督产品质量,并最终确保自家的商超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来以为老板你搞这顺风物流,就是为了挣点拉货的钱!” “没想到里头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 听完杨振的一番解释,不但是在场一众,便是连原本还有点想不通的张丰收都再不反对,表示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他也完全同意把货运公司单独出来。 眼见张丰收点头,杨振虽说高兴。 但也没忘了对张丰收明说,表示因为顺风物流单独出来的基础,是建立在妇舒宝卫生巾巨大货运需求之上的。 所以他可以从顺风物流中拿出百分之二赠予妇舒宝厂,让妇舒宝厂无偿持股,作为补偿。 百分之二听起来似乎不多。 但经过杨振这么一番解释,在场一众那都已经清楚了顺风物流在将来可能发挥出来的潜力。 也是因此,听到这话的众人闻言是羡慕不已。 张丰收虽然眉开眼笑,却也不忘厚着脸皮继续争取,表示顺风物流只给百分之二,他没有意见。 但顺风物流的发展,到底和将来的商超发展有着直接关联。 问杨振能不能再在商超方面给考虑考虑。 哪怕是象征性的给个百分之一都行。 这种条件,杨振当然不可能答应。 不过即便如此,杨振却也没忘了给众人吃定心丸,表示等产权明晰下来。 无论是集团现有产业,还是集团未来发展什么新兴产业。 只要大家看好,那么大家都有一定比例股权置换,或者优先投资持股的权力。 听到这话,众人不但没有因为没捡到便宜而失落,反倒比白要到了股份都来的更加兴奋。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那也相当简单。 那就是众人单个名下的产业即便现在再如何赚钱,那也没谁能保证将来还能赚到钱。 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手里现在日进斗金的产业,就变成了昨日黄花,是大家最担心的事情。 有杨振这句话在,大家就能用自己手里的股份,用置换或者参股的形式,多参与几个项目。 如此一来,即便到时候自己手里原本的项目不赚钱了,但别的项目,却依旧还有可能赚到大钱。 这种好事,众人岂有不兴奋之理? 将大概交代完毕,杨振便将目光看向了陈栋。 顺风物流项目,由陈栋和辛有中负责一事,那是必然的事情。 毕竟一来当初要不是陈栋,走水运输这条财路压根就开不起来。 二来货物走水运输相关工作,过去这大半年一直都是由二人负责,有相关工作经验。 于情于理,顺风物流项目,那都该交由二人负责。 这点压根就用不着讨论。 唯一值得一提的,或许也就是关于二人在顺风物流中的股份占比了。 各项业务,杨振都是绝对控股,占股百分之五十一。 各主次负责人,原始占股一律按照主次分别占有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八,以此类推。 这些都是提前敲定好的,按说原本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地方。 之所以杨振会将陈栋单独拿出来一提,那是因为陈栋在采购站的特殊关系。 他老爹那可是四九城采购系统方面的高层,而且听说因为工作能力出色,将来甚至有可能成为片区负责人。 有着这样的关系,杨振就不得不多多考虑一番。 也是因此,在宣布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