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 舆论发展、变化 (第1/3页)
这个网红太有钱了正文卷第378章舆论发展、变化【377没放出来,我再想想办法,见谅!】 查看完数据,李川点开了正片。 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看过《魏姐的职场日记》了,之前看到哪,他都已经忘了。 不过,也无所谓。 他关注的不是内容,而是网友的评论。 《魏姐的职场日记》的剧情内容,他之前通过看剧本,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 眼下,拍成了视频,他的兴趣也不大。 相比之下,还是舆论反馈更家重要。 李川点开视频,调整成三倍速,然后再点开评论区,一边看着“鬼畜视频”,一边看着网友的评论。 《魏姐的职场日记》播出前期,舆论形势非常糟糕。 从第一集到第四集,所有的网友都在骂。 他们骂什么? 骂《魏姐的职场日记》、骂“系列短剧”这个影视形式。 当时,《魏姐的职场日记》刚刚播出,由于之前宣传失误,让很多网友误以为《魏姐的职场日记》是一部正常的网剧。 网友们抱着看网剧的心态来,结果发现《魏姐的职场日记》只是一部系列短剧,每集只有五分钟,失望之余,便开始疯狂的辱骂,过程十分惨烈。 不过,这种现象也没有持续太久。 从第五集开始,部分观众逐渐接受了“系列短剧”这种影视形式,舆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具体的表现就是有网友开始为《魏姐的职场日记》说话了。 【不愿意看,就别看!】 【不知道有啥好喷的,接受不了,直接退出不就完了么,在这儿比比啥?】 【别骂了,好好看剧吧。】 【不管时间长短,好看就行。】 【我觉得五分钟挺好的,那些电视剧、网剧,动不动就四五十分钟,时间太长了,看不完。】 【……】 诸如此类的评论,开始大规模的涌现,逐渐形成了与辱骂言论对立的局面。 该现象持续了两天后,为《魏姐的职场日记》和“系列短剧”说话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到了第八集,《魏姐的职场日记》的剧情进入了第一个高潮。 由于剧情精彩、好看,让很多不满意的观众转变了立场。 【有啥说啥,虽然时间短了点,但是还挺好看的。】 【好看!如果能再长点,就更好了。】 【剧情和节奏还是可以的。】 【……】 随着这类言论的出现,辱骂《魏姐的职场日记》和“系列短剧”的声音基本消失,舆论形势彻底扭转了过来。 与此同时,评论区里也出现了一些讨论剧情和角色的言论,但是数量不多。 从第八集到第十一集,说好看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第十二集,说好看的人突然变少了。 为什么? 因为第十二集的剧情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真实、又特别恶心的反派角色,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口诛笔伐。 网友们光顾着骂反派了,就忽略了其他事项。 这算是一个转折点,引导了后续的舆论发展。 从第十二集开始,评论区里关于剧情和角色的讨论越来越多,之前的各种言论逐渐消散。 到了这一步,《魏姐的职场日记》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自此之后,舆论形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期。 不过,也没有循环太久。 等到第十九集,舆论形势又迎来了一波起伏。 起因是《魏姐的职场日记》中加入了蒙牛和德芙的广告。 广告的加入,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反感。 【每集就五分钟,还要加广告?要不要脸啊?】 【我是来看广告的?】 【这种剧还加广告?吃香有点难看了吧。】 【……】 此类评论,占据了第十九集的评论区。 于杰等人反应迅速,及时购买水军、控制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加广告,他们吃啥喝啥?】 【别要求太多,广告就几秒钟,可以接受的,总比那些视频平台强吧。】 【不加广告,剧组喝西北风啊?】 【你们要明白,只有赚到钱了,这部剧才能更新下去!否则,就要破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