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雁门大捷的消息 (第1/3页)
咸阳王宫内,芈王妃来到书房时,一进去,便见到齐妃在嬴政左右。 见到齐妃,芈王妃没有流露异色,在她眼里,于王宫之中,她已经十分受宠,若是还容不得她人的话,便属实不配嬴政的宠爱,更别说儿子扶苏。 端着热腾腾的汤,来到书房中,走到木桌前缓缓跪坐下来,与齐妃对视一眼,芈王妃嘴角笑了笑,微微点头算是打礼,没有惊扰批阅竹帛的嬴政,伸手把木盘内的热汤端出来,放在一旁。 当看到齐妃准备让位时,芈王妃连忙看向齐妃,笑着摇摇头,示意齐妃不必离去。 起身后。 芈王妃看了嬴政一眼,便准备转身离开书房。 齐妃整个过程都在无形间遵从芈王妃,看着芈王妃,齐妃清楚,若非前几日芈王妃一直都在劝说王上出兵之事,也不会惹怒王上。 “留下来吧!” 嬴政不知何时已经抬起头,看着要离去的芈王妃,轻声说道。 说完,便继续低头看着手中竹帛。 不过也就在这时候,忽然书房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王上,雁门传来消息!” 书房外,一名宦官禀报道。 在嬴政的准许下,一个宦官带着一个宫卫,急匆匆的来到书房中。 “王上!雁门消息!” 宫卫跪在地上,双手捧着一卷竹帛。 听到是雁门消息,嬴政目光流露一丝担忧与不安,看向宫卫手捧着的那卷竹简。 芈王妃见到嬴政的模样,看着自己立宫卫最近,便小步走到宫卫面前,双手轻轻接过竹简,转身回到木桌前,交给嬴政。 芈王妃看着嬴政接过竹简,这两日嬴政的话依旧历历在目,她已经清楚嬴政为何如此重视白衍。 天下士族凌厉,随着韩灭赵亡秦攻燕,诸国士族已经在暗地中对抗秦国,有才之士纷纷不在秦国入仕,有德之人纷纷离开秦国,如颍川祸乱之根本,如此前被逼无奈下,对那些犯罪的官员下令去颍川任职四年便免罪。 一件件事情背后,都是名士离去,都是天下士人不愿仕秦。 县令与县吏可不一样,县令可不是由一些乡里三老所举荐而调任,能担任县令并且把一县打理得井井有条,绝非普通人能做到。 调兵援雁门背后,是嬴政已经决定要扶持白衍为日后秦国顶梁。 木桌前。 嬴政接过竹简,带着担忧的目光,连忙打开,迫不及待要知道雁门如今哪里的情况。 竹简打开后,嬴政仔仔细细的看着其中的内容。 瞬间。 嬴政脸色大变。 芈王妃与齐妃见状,都已经想好,如何劝慰嬴政。 不曾想,只见嬴政突然一脸狂喜。 “善!大善!” 嬴政一遍又一遍看着竹简里的内容,再三确认后,连连惊叹。 放下竹简时,嬴政那一脸喜色,与此前的模样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上,雁门可是传来好消息?” 芈王妃有些好奇的看向嬴政。 芈王妃都不记得,嬴政多久没有这样笑过,半月、一月,还是更久,芈王妃已经记不清,往日被颍川数不清的坏消息以及一些琐事,让嬴政时常面露忧虑,不苟言笑已是常态。 而不笑的情况下,莫说其他妃子,就是她,其实都有些害怕嬴政。 毕竟嬴政的威仪太过摄人,而面无表情、眉头紧锁的嬴政,更是让人由心自发的紧张。 这几日雁门传来的消息,更是让嬴政情绪不稳,易怒、冲动,若非昌文君的嘱咐,她也不会硬着头皮劝说嬴政。 眼下突然看到嬴政这般模样,芈王妃不得不疑惑,到底是什么消息,能让嬴政如此开怀大笑。 “雁门大胜!白衍大胜!” 嬴政听到芈王妃的询问,甚至都忘记此前因为芈王妃的喋喋不休,心中有些烦躁。 此刻嬴政拿着竹简,脸上的神情满是喜悦。 身为秦王,前几日雁门杨端和方才告知雁门势危,甚至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被围前命人送第二卷竹简前来咸阳,告知前因后果。 结果不过两日,雁门大捷的消息便传来。 白衍率领边骑,于云中山脉,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匈奴头曼单于被白衍重伤北遁,不知生死。 前一刻,嬴政都还在担忧雁门安危,甚至不惜调兵驰援雁门,至于攻打燕国,嬴政更是已经在心中做好最坏的打算。 结果下一刻,白衍大败匈奴,并且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人的消息便送到面前,这瞬间的反转,让人猝不及防,反应过来后便是巨大的欣喜,令嬴政都控制不住心中的激动。 “白衍!” 嬴政想到那日离去的少年,对于曾经的准许,嬴政数次询问自己,让那少年回雁门不在自己身旁,是否是正确的,一但有危险怎么办,毕竟当初白衍查出掠卖一事,还有带兵灭韩亡赵,得罪数不清的叛贼。 然而眼下,看到那少年的捷报,嬴政曾经的思虑早瞬间一消而散。 从离开咸阳直赴雁门,再到匈奴南下,边骑大胜,雁门危解。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桉! “雁门大捷?” 芈王妃与齐妃听到嬴政的话,一脸吃惊的对视一眼。 不是说边骑分兵南下后,匈奴突袭云中山脉,雁门情况已经十分危险了吗?怎么眼下又说雁门大捷? “爱妃看看!” 嬴政看着芈王妃与齐妃那不可置信的模样,面露笑意,他起初第一眼看到竹简中的内容,何尝不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谁能想到,在调铁骑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