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风云_第51节 忧思而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节 忧思而亡 (第1/2页)

    是的,赵武太辛苦了,他每天要忙的政务太多。尽管他作出了实现世界和平的历史性贡献,但他认为自己要处理的问题还是太多太多了。

    世界和平的关键是楚国,但是楚国貌似很快要变天。不知今后由公子围为楚王的楚国,还愿意与晋国一起共同撑起世界和平吗?

    还有齐国。齐国永远是一个不服晋国的大国诸侯,那位齐侯的翅膀已经硬了,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也许不久的将来,齐国将打破这世界和平的环境。

    关键还是自己的晋国,唉,国君越来越令人担心了。这些年,囯君因为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

    尽管自己对这位国君很失望,但毕竟是自己要忠于的国君。

    赵武一行人经过洛水时,天子周景王派上卿刘定公前来慰问。刘定公由衷赞美赵武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尤其是这一次他救了鲁国上卿叔孙豹。

    刘定公对赵武说:“元帅,我望着河、洛之水,仿佛又见到了大禹的功绩啊。如果没有禹,我们恐怕都要成了虾鱼了吧!

    如今,我们能够为官协助君王治理国家,靠的都是禹的力量。希望元帅一如既往,发扬禹的美德,壮大禹的功绩,让百姓得到更大的福祉吧。”

    赵武一愣,心想你把我比作禹那也太高大上了,于是随口道:

    “唉,老喽,不中用了。现在的我,苟且度日,朝不保夕,每天唯恐犯下罪过,没有精力思考长远之事了啊。”

    史料把这件事记载为刘定公因此而断定赵武所言已经不体恤百姓,思维糊涂,言语无状,活不过今年了。

    关于这些史料记载着的预言类的东西,笔者一直是不信的,还是那个观点:被记录下来的,是大量预言中已经被证实了的东西而已。

    但赵武今年刚满50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也确实应算老了。况且,赵武一生忧国忧民,忧思过度,身体状况确实也很差了。

    赵武回国后,碰到了一件大事:秦国公子针来投。

    原来,秦国自秦桓公去世后,即位的秦景公非常忌惮弟弟公子针。

    秦桓公在世时,公子针得到的恩宠很多,现在秦景公为国君,公子针害怕被兄长诛杀,便逃到了晋国。

    赵武一直很关心秦国,他最担心的便是秦国内部乱起来。秦国内部一乱,矛盾一转稼便可能破坏了自己努力实现的晋秦和平。

    于是,赵武第一时间会见了公子针,他要从公子针身上了解秦国的实际情况。

    赵武问公子针:“公子估计是要回秦国的吧,您估计何时能回秦?”

    公子针叹了一口气道:“唉,我是被迫流亡的人,估计要等到新君即位才有机会了。”

    赵武吃了一惊:“难道秦伯此人不怎么样?”

    公子针道:“唉,岂止是不怎么样,那简直就是一个无道昏君啊。”

    赵武大失所望,喃喃道:“依公子所言,难道,秦国要灭亡了吗?”

    公子针张着嘴差点说不出话来。你赵武这是哪里话?自己的秦国怎么可能灭亡?你赵武怎么回事,咒我大秦国?

    心里不乐,嘴上只好答道:“秦国怎么可能灭亡?我说的无非是现在的国君无道而已,咱赢姓当然不可能因为一个无道昏君而绝嗣!

    凭秦国现在的实力,除非代代昏君败国,否则怎么会灭亡?”

    赵武却没感觉到公子针的不悦,自言自语道:“国君无道,天命难道还在秦国吗?”

    公子针无语了。赵武突然又问公子针道:“那请问公子,秦伯估计能享寿多久?”

    公子针确实无话可说了,他干脆就忽悠一把赵武:“我看,至少还有五年吧。”

    谁料赵武却似乎当真了,他叹了口气道:“我都朝不待夕,哪里还能等上五年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