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韩起谋地(下) (第1/2页)
这一招非常高明,我们来看看韩起最终是如何得到州县的。 韩起有一位郑国朋友,那是郑国六卿之一家族的公子丰。公子丰凡是到晋国来,都会来拜访韩起,韩起每次去郑国,也会去看一下公子丰。 所以,韩起与郑国的丰氏家族可谓是有着相当的渊源。 前面说过,公元前539年,晋平公迎娶了齐国公主少姜。这对当时的江湖来说是一件大事,诸侯各国都来朝见祝贺,其中郑国便是国君郑简公亲自带着公孙段前来朝见。 公孙段是谁?郑国前六卿之一的公子丰的儿子。 由于郑国的丰氏家族与晋国的韩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公孙段办完正事后,便向郑简公请假,携重礼赴韩起府中拜访。 韩起早就盼望着公孙段来拜访自己了,见这位风度翩翩的郑国公孙前来,韩起热情招待了他。 堂堂晋国中军元帅居然没有半点架子,还如此看重自己,公孙段非常感动。 “元帅,家父在世时,总是提及您,说您礼贤下士,晚辈好生敬仰。今日一见,着实令晚辈更加敬重了。”公孙段不大会吟诗,但话说得很实在。 “是啊,你的父亲子丰是一位君子啊。你也不错,非常知礼。象你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我们晋国,那是要得到寡君重用的。”韩起道。 “谢元帅勉励。不过,晚辈这次随国君来晋国,除了吊唁君夫人外,国君还专门嘱晚辈求计于元帅。”公孙段道。 韩起道:“哦,贵君侯有何难题?” 公孙段叹口气道:“还不是楚国?楚国已经发来了通知,要求我们参加由楚国主持的国际会议。 这事我们很为难,参加吧,这不合弭兵会盟的精神。不参加吧,又怕得罪楚国。寡君和卿大夫们商议后,决定来征求元帅的意见。” 韩起略微想了想,对公孙段道:“这事倒也不是小事。这样吧,你过两天陪着贵国君去见寡君,我先跟寡君商议好,给予你们明确的意见就是。 不过,寡君欣赏知书达礼的人,你要预先作点准备,给他一个良好的印象。” 公孙段大喜,随即又愁云满脸道:“感谢元帅美意,只是......只是晚辈实在不知要作何准备啊。求元帅指点。” 韩起故意叹了口气,看了看公孙段道:“这样吧,你先去熟悉一下《诗经》中这几首诗,然后在朝见寡君时,适时将这些诗赋给寡君听。 一旦寡君高兴了,不但会答应你们参加楚国召集的会议,说不定还会赏赐你呢。” 说着,韩起想了想,亲自指点了朝见晋平公时郑简公以及作为随行大夫的公孙段应有的礼仪,以及配套这些礼仪一些赞美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诗歌。 公孙段大为感动。连续两天,他都在背诵韩起指点他的诗经中的相关诗句,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彩排着与国君见晋侯的场景,把一切都了然于胸。 过了两天,郑简公果然得到了朝见晋平公的机会,他兴冲冲带着公孙段去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端坐君位,两边侍从以及朝堂上以韩起为首的晋国公卿大夫们肃然而立,郑简公不免有些紧张。 外国国君朝见主公的情景,晋国众臣见得多了,象郑简公这样有些紧张的多了去了,有的甚至紧张得连话都会打哆嗦的。 这就是超级大国之威仪啊,这让晋平公以及晋国众臣都有一种满足感。 此时,许多人也正想着,你郑国人不会出丑吧? 但郑国人没有出丑,只见那位年轻潇洒的郑国大夫公孙段,严格按照朝见晋国国君的相关礼仪,对答有序,谦恭有礼。 公孙段不但一切都按周礼来,而且引经据诗,言语中无时不透露着对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赞美,而且绝对是高大上的那种赞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