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千亩的观光牧场,超出我的认知了 (第2/2页)
江风一上来就拿出五千亩的草场出来,这可不就让人震惊。 江风这还是往少了说。 他本来打算往一万亩上扩展的。 没办法,草场太大了。 光是喂牛羊,消耗的太少,其它的都租下来了,不用的话也浪费。 所以办个观光牧场,也算拓展事业。 江风笑问道:“你那个30亩的牧场,营收很高吧。” 听到江风询问,李明月如实回答道: “我的牧场现在算网红牧场,还有好几个网红打卡点呢,赚的确实多。” “我就给你三个建议。” “第一是用木栅栏围起来几个萌宠区,多放点牧场的萌宠。用那种圆木头的栅栏,感觉更好。” “第二是做点拍照好看的背景,比如草垛,或者是营地,或者是木质的标牌,现在人旅游就是为了拍照。” “第三就是能接纳团队游客,我们这边团建和亲子游是最火的,一定要安排好项目。” “只要有了这,流水特别高。” “现在的观光牧场,才是牧场新的发展方向。” 闻言,江风感谢道: “谢谢了,我都记着。” “没事,你有大草原,怎么着都好安排。”李明月在电话里回道。 两人闲聊一会儿后挂断电话。 江风则盘算着要是观光牧场开启之后,是不是申请野生动物饲养证明,养几只小熊猫什么的。 还有草场外的那只黑熊,说不定也可以整到牧场里。 要是真的如此,观光牧场未来肯定很有意思。 作为牧场主,牧场稳定运行之后,他在不在影响不大。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凤凰传奇的主唱玲花,就说过自己至少有几千亩草场,但是很显然她很多时候都不在草场上。
因为放牛放羊,雇人就行,这边的雇佣关系相对纯粹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江风才能把重心放在接下来的观光牧场上。 他首先划分出50亩地,用来打造一个建筑群,整体造型类似木质结构的小镇,都是木质的房屋和木质的装饰,还有供游客拍照的营地等等。 六万多亩草原,实在是太大了。 下午时分,江风喊来哈丹和布日古德。 “明天和我去那边草场,开上拖拉机和播种机。” 江风对两人说道。 “场长,要种牧草吗?”哈丹立刻问道。 “不是牧草,打算种玉米。”江风直接说道。 玉米? 听到江风的话,两人微微一愣。 草原上种玉米不是新鲜事,尤其是汉族牧民。 不过,很大一部分人种玉米,其实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秸秆做草料。 秸秆打碎了就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也可以理解为是成本比较低,量比较大的一种牧草。 但江风的草场这么大,根本就不缺草,种这种低端的草料实在没必要。 “场长,是为了卖秸秆草料吗?” “我们村里就有人种。” 布日古德想到村子里的村民,于是说道。 闻言,江风摇摇头,“不是卖秸秆,就是种玉米。” “我打算种些玉米,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喂猪喂梅花鹿,都用得到。” “而且我的玉米品种很好,比市面上的精良玉米都要强。” “你俩跟着我种就行。” 两人立刻回道:“好的,没问题。” 哈丹和布日古德对种地没什么兴趣,也不想过多了解。 但是他们对机械很感兴趣。 让他们扛着锄头种地,两个人肯定不怎么有动力。 但是开着大型拖拉机种地,那他们就会干劲十足。 还是年轻,喜欢做这些。 接着,江风又去视察羊场去了。 由于羊的数量过多,现在羊场分成了两组,每组各有两个人负责,杨茂林总负责。 每天他们都出去放羊,但是各放各的。 反正江风的草场足够大,分十组都放得下。 要是以后羊的数量长到八千只以上,估计就要分三组了。 翌日上午,江风开启直播。 “五月正好是种玉米的季节。” “从我之前的草场,到新租下的草场中间,有很大一片荒地,把草场隔开了。” “我之前想的是种牧草,后来想想也不缺草了。” “现在打算在这片区域种些玉米。” 江风向网友们介绍眼前的情况。 他的旁边,还有两匹小马驹,一匹叫做七月,一匹叫做九月。 这两匹马都是早些年成了孤儿的小马,幸好在牧场茁壮长大。 江风有时候也会带着它们出来。 小马驹特别听话,会跟在江风的周围,也不乱跑。 不远处,哈丹和布日古德已经驾驶着豪华拖拉机一阵鼓弄。 两人都在驾驶舱内,争着要cao作。 牧场真实的生活呈现在眼前,有几分朴素,也有几分闲情逸致。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也会多了几分解压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