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拜神佛 (第4/4页)
半个时辰的时间,什么也没有买,只是四处地问价。 孟海作为京城的风云人物,也被不少人给认了出来。 他也只是向这些认出他来的茹头问礼,之后该闲逛又继续闲逛。 由于今没有宵禁的缘故,所以整个商城到了凌晨一点多钟,仍然是人满为患。 商城直到三点多钟,人流这才渐渐地稀少。 孟海和杨玥儿两人自然熬不了那么晚。 这两人在商城门口见到了杨竹沥和汤蓉,以及孟远生和赵芳秀,两家人分别。 孟海和杨玥儿这一对情侣依依不舍地打了招呼之后,那就各回各家了。 孟海回到言宣伯府那都已经两点多钟了。 如果换成钱是这个点他也刚刚睡觉,但是来到这个时代这些月,他早就已经养成了早睡早起,每12点左右必然睡觉的好习惯,造成的直接结果,那就是一点多钟,他的眼睛就有些睁不开了。刚刚在马车上晕晕乎乎的,现在回到府中,那是倒头就睡。 一夜无话。 等到第二日上三竿,孟海这才哈气连地爬了起来。 元日节第二。 相较于元日节第一日的送花前的习俗,元日节的第二,也有着一个专属习俗,拜神佛。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迷信的。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 孟海吃过早饭就被父母拖走了。 元日节第二,拜神佛,至少要拜一。 所以临行前准备了许多的食物,酒水。 准备了一辆大马车。 孟海,孟远生,赵芳秀三人全部坐上了大马车,一位在府中居住的仙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跟随,也没人反对。 由于这次出行要一整的时间,管家老李也要跟随。 管家老李又备了一辆马车,他和另外准备的五个家庭坐在这第二辆马车上。 管家老李早就已经命人购买了不少祭祀用品,放在了他所坐的第二辆马车上。 两驾马车从言宣伯府出发,先是到了杨竹沥家门口,将杨家三人接上。 这是昨逛商场的时候,杨家人与孟家人约好的今日一起去拜神佛,顺便让老子们多接触接触。 之后两驾马车赶往了南城的佛寺,在两个时辰的祭拜之后,又赶向了不远处的道院,又经过了两个时辰的祭拜之后,赶往了不远处的太平卫。 佛寺,道院,太平卫。 这三处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之后是前往京城的许多院庙当中祭祀神佛。 等到这一切全部祭拜完,已经般多钟了。 祭拜完各路鬼神,还得要祭拜自家先祖。 这就要与杨家人分开了。 孟海和杨玥儿依依不舍地分离之后。 孟海和父母赶去了孟家祠堂。 孟氏祠堂。 这在被烧毁的瀚海学堂斜对面的一条街上。 孟氏祠堂原先是孟家饶居所,后面伴随着孟家人家大业大,这座旧居渐渐地就被废弃了,后来干脆就成了一座祠堂。 孟远生作为孟家这一代的独苗,在祠堂不远处买下一处院落,开设瀚海学堂。 孟远生虽然没有多少钱,但还是有些钱的。 一方面教着瀚海学堂的租金,一方面教着孟氏祠堂那边地租的租金。 孟远生头上还有几个兄弟,也就是孟海的大伯二伯之类的亲戚,只不过这几个亲戚目前并不在京城,而且双方之间来往也比较少。 元日节最重要的是祭拜鬼神,其次才是祭拜宗庙。 所以孟远生的那些兄弟并没有刻意返回京城进入祠堂祭拜,只有到每年固定的祭祖节时,孟家的子嗣才会聚集到这祠堂祭拜。 这主要还是孟加许多人都不在京城,加之这个时代的路实在是不好走,一来一去,路途颠簸还容易发生意外。 孟海推开孟家旧居的大门,现在可以称为是祠堂了。 整个祠堂当中,那是萧条破败。 由于此处原先是孟氏子弟居住所在,所以还能看见不少破旧的桌椅板凳在院落的左边还有一口井,只不过此时的这口井已经枯了。 整个院子的大概构造就是一进门,中间是片庭院,正前方一间房,左边一间房,右边一间房。 在左边还有茅厕,右边还有厨房。 这就是孟氏祠堂的屋内格局。 走入萧条破败的庭院。 孟远生找来了扫帚,开始清扫着路面的积雪。 孟海搓了搓手,也从地上捡起了被雪掩埋大半截的扫把,开始清扫着路面积雪。 管家老李所带来的五个家丁,这个时候也腾出手来一人找了些合手的工具,清理着庭院当中的积雪。 赵芳秀迈步踏入了正前方的祠堂,开始打扫起了祠堂当中的灰尘。 孟氏祠堂也就只有正前方最大的房间摆放着祖宗牌位,左右两边的房间是摆放杂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