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393章 弹劾方清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 弹劾方清国 (第3/3页)

    于是孟海让管家老李细心照顾那匹大黑马之后,他就牵着自己的两个夫人进了卧房……

    翌日。

    孟海满脸不情愿地从床上爬了起来。

    他看着天边蒙蒙亮的天色,打了个哈欠。

    还得要上班呀。

    孟海满脸不情愿地从床上站了起来。

    早就已经醒来的薛糖芯和小仙,两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地为孟海穿好了衣裳。

    薛糖芯打着哈欠,几乎是闭着眼睛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包子之后,闭着眼睛坐上了侯府门口的专用马车。

    马车驶入到皇宫之中。

    孟海哈欠连天地走入到了金銮殿。

    然后他就看见了,似乎是正在寻找他的姚若生。

    姚若生在见到孟海之后,就急匆匆地朝着孟海跑了过来,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侯爷可知道,昨日发生的事情?”

    姚若生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把孟海给问蒙了。

    昨日发生的事情?

    昨日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自己应该没有失忆吧?

    孟海满脸迷茫地望着姚若生。

    姚若生见到孟海这副表情,立刻明白了昨天自己儿子被打的那件事,孟海是一点也不知情的。

    就在姚若珊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远处的钟声敲响。

    毕竟孟海今天是卡着点来的,所以他刚到没多久就要上班打卡了。

    与周围一大帮官员做了朝拜的礼节之后,赵宣端坐在上方的椅子上。

    孟海估摸着接下来应该就要开始日常的议事了。

    他用手捂住嘴,打了个哈欠,就想要找个地方眯一会。

    就在他刚刚闭上眼睛的时候,在他前面不远处,忽然窜出来了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中年人身上穿着朝服,腰背挺得笔直,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

    “在下文华院学士张启信有事禀奏。”

    赵宣并没有意识到危机,他随口说道:“准奏!”

    就见张启信的双眸一鸣,他用手指向不远处的翰林院大学士,也是前几年的状元方清国说道。

    “微臣弹劾和翰林院学士方清国!”

    这一句话脱口而出,孟海的眼睛也随之睁开。

    张启信不顾旁人,继续说道。

    “微臣弹劾方清国共有八桩罪状。第一桩最重要的是想要破坏祖宗律法,方清国这段时间一直都游走于行步之间,对于我大秦的《秦律》颇有怨词,甚至还在一旁指指点点,似乎有篡改《秦律》之嫌。至于他在其中是否有收受贿赂或者想要修改我大秦律法做些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

    《秦律》,又称《大秦律例》,是秦国的基本律法,其中包含着百姓之间发生纠纷,朝堂官员之间发生了纠纷,又或者有国与国外人发生纠纷的等各种情况。

    其中包含着刑法方面的,也包含民法方面的,这一本法律就将各种法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法律条例。

    在这个思想比较固执的年代,这种做法可不能轻易的修改,即使修改也要得到皇帝行政等各个环节的认可才行。

    私自修改就相当于谋逆。

    张启信继续说道。

    “第二桩罪,微臣在方清国的家中,无意间瞧见武宗朝的妖书“严律新效”,这本书在当年的武宗朝便已经是被严禁阅读的书籍,但是却在方清国的家中发现了这本书。”

    “第三桩罪状是方清国与太子殿下接触颇深,而且还会向太子殿下讲述大道,读了妖书的人向太子殿下讲道,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居心……”

    孟海听着面前,文化院学士张启信讲的这些,他心中警铃大作。

    面前这个人拿出八桩罪状弹劾方清国,恐怕是针对孟海,赵之礼和罗仁志,毕竟他们四个人是皇帝在重病之前叫到床前有一种托孤大臣的意味。

    想要掌控带孩子最要铲除的就是他们四个人。

    所以暗中有人先对方清国动手了。

    孟海趁着众人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身后,刑部郎中马高义的身旁。

    “马侍郎,他刚刚说的妖书是怎么回事?”

    马高义见到孟海如此失礼的举动,也是吓了一跳,他看了看周围的几个人,还是凑到孟海啊。彭雅迪声音说道。

    “在五中朝有一个叫周淡的人,此人最高位居刑部左侍郎。当年,他极力主张律法改革,此人相当的激进,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所采取的行动太过于激进,得罪了朝堂上的不少人。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严律新效”,当时他还位居刑部左侍郎的时候,这本书得到了众人一致的推崇。但是等他由于激进的变化,想要改革律法,最终被人拉下大狱,斩首示众之后,这本书就成为妖书。”

    孟海听到马高义的话,连连点头。

    他在问话以及听马高义说话的时候,另一只耳朵也在听着不远处的启信的弹劾。

    他针对张启信弹劾的每一条,又询问了马高义。

    毕竟他这个半吊子对于张启信所弹劾的条条框框的内容,可是一概不知的。

    所以他就得要找个明白人询问。

    幸好张启信所弹劾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法律方面。

    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将询问的目光望向了刑部郎中马高义。

    张启信足足弹劾了方清国八条罪状。

    孟海也询问出了这八条罪状,中间的一些典故。

    等到张启信所弹劾的这八条罪状说完,从文华院那边又走出来了几个人,他们纷纷支持复议张启信的弹劾。

    接着,文官阵营和武将阵营当中又走出来了不少人,他们纷纷支持张启信的那番言论。

    在场诸多大臣瞬间就出来了一小半。

    孟海也立刻意识到,恐怕这件事是早有预谋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预谋,他就不得而知了。

    而预谋这件事的人,应该不是张启信,他应该只是一柄被幕后之人当作武器使的刀。

    那幕后之人是谁?

    孟海在想这些的时候,抬头望向了满脸茫然加无助的赵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