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7章 朝堂风波(10) (第1/3页)
太子殿下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吐血了。 有一幕可是吓坏了这次前来的官员。 如果太子殿下真的出事了,不管这件事是否与他们有关,他们必定要受到重罚。 所以即使是朱平,此时的脸上也已经写满了骇然之色。 他赶紧起身,似乎想要上前查验太子的状况,结果他刚刚站起来,还没走两步就被几个侍卫给拦了下来。 此时的这些侍卫已经将腰间的长刀给抽了出来,刀尖正对着朱平。 而孟海此时也已经站了出来。 他将貌似已经瘫软到没有任何力气的熊孩子交给了赵之礼,他向前跨出一步,用手指着面前的朱平说道。 “朱大人,还想做什么,从一开始你们就一直在逼迫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年幼,难不成就要任凭你们拿捏不成?” “太子殿下想要方侍讲宫讲学,这个原本就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决定,即使他与方清国交好,难道就能证明这两个人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更何况方清国是否清白在场的诸位大臣应该知道!” “好,就算你们不想让方侍讲进宫讲学,这本身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所以太子殿下在你们逼迫之中,无奈地选择了妥协。但是修改律法,这可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脉的大事,难不成你们这边一进谏,太子殿下这边就得要答应不成?” “今天你们同意修改律法,太子殿下答应了你们。明天又有人以你们这种方式来要求太子殿下重新整顿律法,难不成太子殿下还得要答应?太子殿下没有说不答应你们的请求,只说这件事涉及国家命脉,得要严肃处理,但是你们却在这里不依不饶,直至将太子殿下气至吐血,难不成这就是我大秦的官员?” “太子殿下今日身体本就不适,今日早朝的时候都是强壮着身体参加朝会的,午后但是只喝了一点稀粥,便躺在床上咳嗽不止。太子殿下不去寻求御医,是为了不想让诸位大臣心忧。现在陛下那边本就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太子殿下这边病重的消息一旦传出,那后果可不堪设想。难不成等太子殿下病重的消息传出去,再来一个像之前宁王那样的例子,你们才高兴?” “又或者说诸位大臣想要扶持一个可以任你们摆布的二皇子赵询,这样整个朝堂就是你们的了?太子殿下事事考虑周到,事事为我大秦江山社稷考虑,结果到你们就将太子殿下当做是一个胡作非为,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而且你们居然还将太子殿下气得吐血,如果太子殿下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恐怕担待不起!” “好,你们不是要辞官不做吗?这个简单,一会我就让人拿来笔墨,你们就在这里写一封辞官书,太子殿下当场就可以允诺,你们,来人到皇宫里面取来笔墨纸砚……” 孟海这边指着以朱平为首的诸多大臣,一番抨击过后,随手指使着不远处的几个小太监进入皇宫去拿笔墨纸砚。 朱平等人听到孟海这番话,一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 他们也不知道这件事能够闹到这么严重。 太子殿下的身体不是一向挺好的嘛,据说前不久还上树打鸟,差点没把树给压折了,怎么这么快就身体不适? 太子殿下,这到底是得了什么病? 还有辞官! 难不成他们真的要辞官不做? 就在这时,就见靠在赵之礼肩上那虚弱无力的太子殿下,忽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赵宣那虚弱无力的声音传了出来:“孟爱卿,他们都是我大秦的栋梁,我大秦可不能少了他们!” 朱平等诸多官员听到这话,双眼一亮,还没等他们有所表示,就见孟海回过头气冲冲地对着熊孩子说道。 “他们都这么逼迫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还如此维护这些国耻的官员?他们既然想辞官不做,那我们就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就行了,整个大秦又不是缺了,他们就不能运行了!” 朱平等诸多官员听到这话,心中一凉。 赵宣又说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只要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了便好!” 孟海瞥了一眼朱平等人,声音不情不愿地说道:“你们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吗?” 在场不少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到了朱平的身上。 此时的朱平也是相当的纠结,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劝说太子恢复大秦原本的律法,但是现在这个目的没有达成,还把太子殿下气得吐血。 如果他继续坚持下去,恐怕真的得要告老还乡了。 但是如果他不坚持下去,如何给其他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就在朱平这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孟海却冷哼了一声。 “太子殿下,瞧见没有,人家都把官服给脱了,足以表明朱大人内心的坚决,既然如此,倒不如成全了朱大人!” 赵宣还是摇头道:“但人家毕竟是我大秦的右侍郎,如果他告老还乡,我大秦的政务该怎么办?” 朱平喉咙耸动,就在他正想说话之时,孟海又说道:“十几年前没有朱平的时候,我看我大秦的刑部也没有瘫痪,当时没有朱平都能运行,现在没有朱平为什么就不能运行了?” 赵宣还是想要留下朱平他们,但是孟海却一味地阐述着朱平他们今日的恶行,不留下他们。 我在孟海和赵宣在这里一唱一和之时,远处的太监已经拿来了笔墨纸砚。 孟海朝着那太监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太监身后跟着的诸多太监就将笔墨纸砚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既然你们要辞官不做,那现在就在这里把这份辞官文书给写了!” 这一下,不写恐怕是不行了。 在场诸多官员目光同时,望向了朱平。 朱平还是头一回经历这样的事情。 以前不论他在史书,还是亲身参与过的几次以罢官威胁的弹劾,最终都是以他们胜利而告终,最多有几个品级不大的官员当作替罪羊。 但是现在,这闹的是哪一出? 现在情形已经逼到这个份上了,不写恐怕不行。 于是朱平一咬牙,就拿着笔在面前的纸上刷刷点点地写了起来。 朱平身后有不少官员见到这一幕,一个个龇牙咧嘴地起来,于是一个接着一个无奈地拿起笔,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