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爽口面食策不同 (第2/2页)
候吃了昨天晚上烙的饼,然后大家下田开始干活,一直到现在,眼看就完事了。” 朱太一喉结动动咽口水,显然他也没吃,始终陪着。 “想吃啥?”朱标又问。 “炸酱面,多点水,别的吃不下。”朱太一诚实地回答。 “里长?”朱标看向里长。 “现在就做,不过不能是抻面,只能机制的。”里长回应。 下丘村的人搬设备,蒸汽机先预热,借此机会架锅灶,并且制作新的炸酱,之前都吃没了。 等了一刻多钟,五抬小蒸汽机可以用了,已经组装好的配件一连接,面粉、水和部分篷灰倒进去自动和面。 军士们有的到了边缘时会灌上几口绿豆水,扭一扭腰。 他们都穿四角裤,光膀子、戴斗笠,这样就不用洗衣服了,否则汗水把衣服打透,不洗的味道太大。 他们不怕被人围观,干活不丢人,又没逼着你们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儿过来看。 “此地原来种什么?”朱樉给朱太一一块饴糖。
“谢秦王,种点高粱,看情况再种大豆,天气不好就荒着,地越荒越完,来的时候草有二尺高,里面兔子、蛇、刺猬都有,翻地的时候一灌水,还捉了不少泥鳅与黄鳝。” “加固一下河堤不行?哦!没人手哈!这里得怎么种?在河边把地荒着……不应该。 叫咱想起了石臼湖与丹阳湖周围,百姓不敢种田,一种就怕冲没了。 现在那里百姓越来越多,没有户籍的全跑去入籍,毕竟属于应天府。” 朱樉对比,同样的情况,都怕水淹,石臼湖地区之前只有‘黑户’。 后来胭脂河一通,雨季石臼湖的水能及时排出去,现在人多了,种植、养殖,加上过路经济。 安庆走两步,发现大腿内侧不那么疼,出声:“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修河堤就能种冬小麦,然后种大豆。” “是知道方陆他们怎么种的了?先借粮,今年由于倒春寒减产,不收受影响地区的粮了。 先借给我们,我们从河北、山东调粮来还,那边没受影响,今年该交田赋。” 朱标决定不收本地的粮了,冬小麦减产,管人家种不种大豆呢! 下丘村所在的宁国府,还有北面的太平府,只交一季的田赋,套种与轮种的不收。 换到北平、大同等地,人家小麦减产是必然,种不种其他的东西不归朝廷收粮的来计算进去。 属于法理上的问题,不能因为人家种了大豆和高粱,就非得收人家减产的小麦。 安庆额头见汗,他当然知道元朝的官员所做的事情,他不管,不造反就行,从下丘村学来的办法,增加百姓收入,还管什么? 反正北平去年的时候就没有人饿死,因为养济院有人捐东西,包括鸡蛋都捐。 前朝官员让他们帮助的百姓捐,一家捐一点,北平行省就好办了。 如果再有人饿死,说明大明的官员贪墨了。 “里长,安参政的法子行吗?”朱标直接问里长。 “太子殿下,这个……北平吧!有很多地方能够提供泥煤,下丘村北面的那种。”里长给出一个答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