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农药喷洒窑洞换 (第2/2页)
否则都是孩子出手,直接捏蝎子尾巴,一捏一个准儿,被蛰了就疼上几天。 避免被蛰的情况出现,用新工具,尽量抓大的,就有药材了。 于是孩子们除了要去捉蚂蚱,还得找蝎子,先奖励给他们一人几片猪大肠做的香肠。 中午吃队伍带的酸菜一起做的血肠,加上面肠,保存时间就这么短,血肠始终要换井水泡。 “所以还是腊肠好,至少能放很长时间,这香肠香是香了,做完最多放两天,不吃里面开始变黏。” 朱棡在吃香肠片,猪小肠肠衣的,另外多一个竹荪酿,竹荪里面放猪rou与蘑菇,蒸完浇汁。 官员们也在吃,香,哪个菜都香。 他们其实挺纠结的,不知该怎么评价亲王们。 说亲王们奢侈吧!人家就多两道菜,黄瓜和茄子不算,百姓损失不了多少,不就是小和大的区别嘛! 说不奢侈吧!这菜太好吃了,怎么做的?看上去并不复杂,自己天天吃,保证能长胖,现在太瘦了。 王仕童又吃个竹荪酿,抬头看朱棡:“殿下,头两个月本地百姓就在竹林里挖了竹荪,舍不得吃,等着百货商店收,能卖上价吗?”
他是太原县的知县,这边有毛竹,百姓挖竹笋和采竹荪,竹荪保存不了多久,都吃了。 竹笋不会做成干,没人要,干的泡开后,也失去了鲜的口感,跟柴火似的。 倒是竹荪能够晾晒干,这个泡发后不错,跟其他蘑菇差不多。 朱棡听完对方的话,愣神几息,问:“军士们没跟你们说竹荪的事情?商人们也未提及?” 本地官员们相继摇头,没说过,啥意思?竹荪有何可讲的? 朱棡懂了:“嗯哼!咱们今天吃的竹荪吧……它不是在竹林里找的,是种的,一种一大片,竹林里才有多少啊?不够吃。 咱吃的都是很大的地里种,根本吃不完,都拿出去卖,跟种庄稼一样,很多。 还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灰蘑、猴头菇、团菇…… 咱叫你们找溶洞,就是为了种东西的,天然的环境,稍加修整就能大量种植了。” 朱棡说完看官员们,果然,他们目瞪口呆。 “殿下,是砍花法吗?种香菇的那种?”郭知府想到了个技术,宋朝就有的。 “非也!”朱棡摇头:“那种太麻烦。野生的本王收了,给个好价钱,得看品质,并不是所有野生的都比人工种植的好。” 他没忘了野生的口感和味道更好一些,一般人分不出来,除非总吃的才明白。 人工的以后规模大了,便宜,寻常人能够吃得起。 他这一说,官员们继续吃竹荪酿,想分辨一下。 结果吃完,大家互相看看,感觉和曾经吃过的野生的一样啊! “是不是吃不出来?因为这些咱们带的都是选好的,壁比较厚,吃着rourou的。 其实野生的少,即便一些东西含量高一点,种植的天天吃,必然比野生的强。 本王看咱这边的窑洞就适合种,等把砖瓦房盖好,拿窑洞换,在那里种植菌类。” 朱棡知道大家尝了后的感觉,顺便解决下将来废窑洞的利用问题。 今天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