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路过俱买比之穷 (第2/2页)
,一起采,咱们赶车过去拿,河边的话有船。 家中有铜钱、银子、金子,想换宝钞,咱们给换,到村的军士们带的少。” 铃儿接过钱帮着又数一遍,塞给老妪。 “哎~~知道了,有,樱桃树上还有没红的,我挑红的撸下来。” 老妪高兴地接过钱,脸笑成一朵花,显然现金比换其他东西更好。 说完话她站在那里不动,看着队伍中的人。 朱棣不可能自己拎着挎篮,旁边的人帮忙拿走,回去等着做樱桃糕。 然后一路走一路买,只要有卖东西的就买,包括人家编的簸箕。 “铃儿姐,咱队伍里有工匠,怎还买别人编的东西?” 谢巧儿心疼钱,她认为工匠比百姓编筐熟练,应该用上。 “工匠有其他事情忙,不干活的时候要休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别人一天编一个大篮子,咱的好工匠一天编五个,并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属于赔本买卖。 他们要设计施工图、当监工、制造机械零件。
除非咱现在需要用编织的东西当机械连接处的垫子,这个寻常百姓干不了,工匠才出手。” 铃儿说道理,能叫王艺千去给推沙子吗?哪怕人家歇着,都不能干粗活儿,歇着的时候可能会琢磨其他技术。 来的工匠大部分属于学徒,技术已经很高了,却达不到之前那批工匠的水平。 同时由于年轻,学到的技术比较单一,还得学其他的,努力学成多面手。 …… “逛街累呀!心里不舒服,唉!” 中午的时候队伍回来,朱棡犹豫着要不要冲个凉,自己擦着汗感慨。 朱樉四下看,估计同样是想要冲凉:“所见皆穷,小孩子的手脚指甲长,穿着用谷子秸秆、芦苇编的草鞋,坏了也没人管,手脚全黑,容易生病。” “那没办法。”老五朱橚摊手:“不能总拿南京下丘村一条街的繁华来对比,咱也想叫哪里都跟那边一样。” “冲个凉吧?”朱棣根本不愿意去想其他的,他出一身汗。 于是四个人各回各的地方冲凉,其他人身份够的也冲。 比如谢巧儿和她娘,她的贴身丫鬟和她娘的贴身丫鬟,她娘的贴身丫鬟就是她贴身丫鬟的娘。 下丘村的女孩子跟她俩去洗澡,谢成与夫人和夫人的贴身丫鬟洗。 平时运动多的人,在不干活的时候出汗少,有的孩子从小疯跑,十岁之前根本不怎么出汗。 朱闻天便如此,但他还是跟着男的小伙伴儿加上里长去哗啦哗啦冲一遍,肥皂都没打,更不用说洗头。 等中午饭做好,细细的海带丝切完拌上蒜泥,有的人才出来,在旁边拉着电线用风筒吹头发。 朱闻天打量谢成,还好,没趁机在洗澡的时候做额外的事情,四个亲王更是懂规矩。 “这些是海带丝,干的泡发后能够用来配合着做许多菜,蒸、煮粥、熬汤、炒、凉拌等,海边开始养殖,用棉麻混编的绳子,绑大木头块上。” 里长向本地官员们介绍,珍珠、海带、石花菜、紫菜全要进行养殖,野生的采摘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