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再返常宁 (第3/3页)
content2'> 多做两手准备,多找几条后路,总是不会有错的。 作为有着漫长寿元的长生者,陆渊对自己的安全问题,也算是绞尽了脑汁了,稳健到了极点了。 此时他躲在自己准备的随机营帐中,整个人就觉得安全满满,放心的开始练起武功来。 虽然出征,每日里行军赶路很累,但练武提升实力这件事情,还是不能放下。 能提升一分实力,对自身的安全,就多了几分保障。 为了在这个乱世中保命,陆渊也是拼了。 而在他的努力之下,第二条奇经的内力转化,进展也很是顺利,如今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 照这速度估摸,再有半个多月,就能完成此条经脉的转修了。 一夜寂静,并无事情发生,眨眼过去。 …… 第二日。 天将蒙蒙亮的时候,陆渊从短暂的睡眠中准时醒来,然后在营帐中定好的地点,汇合了自己的亲兵护卫。 这时歇了一宿的军士们,也都开始醒来,整理着营帐辎重,火头军们则煮着早饭,准备让将士们吃饱喝足后,继续赶路。 周围被大军环绕,陆渊安全感又回来了。 用过了自己带来的随军大厨,精心调制的早餐,消化一下后。 他立马握鞭,便领着大军,继续南行。 又赶了两天路,终于在年三十这天,大军抵达了常宁县战场。 虽然已经是年节时分了,但常宁县这边的氛围,却格外的肃杀。 田间可见大量被抛弃烧毁的房屋,发臭腐烂的人类尸骨,每走一里路,便可在道上见到几具。 一些还有着些许人烟的村庄,在看到大军行来之后,也是被吓得瑟瑟发抖,几个勉强聚在一起的民壮们,在村子里年长的老人率领下,颤颤巍巍的送来了一些粮食物资,祈求大军不要入村sao扰。 陆渊看着他们,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些村民肯定是遭过兵匪祸害。 他去年率军去各地平叛的时候,就没少看到那些名则为兵,实则干着比匪寇还不如的事情的兽军。 那些地方豪强拉出来的民团,明面上是朝廷武装,可实际上完全是私人部曲。 这些家伙做起事来,可没多少约束。 那为了捞好处,没少干丧心病狂的事情。 心中为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叹息一声,陆渊没有收下对方送来的犒军物资。这点东西,对他的大军来说九牛一毛,连一人一口都不够。 可对于村子来说,很可能就是仅有的口粮了。 寒冬时节,村民们也很是艰难,现在又是过年,还是不要把人逼到绝处,闹出饿死人的惨剧。 安抚了这些村民几句,问了些战场情况后,陆渊吩咐军队不得扰民后,便拨马前行了。 大军继续往前走了一阵,很快就到了一个小镇。 这个镇子有一个两米高的土墙保护着,后面甚至还立着几个高塔碉楼,上面正有着人守卫着。 此时那些人看到有大军前来,顿时紧张了起来。好在等看清了是朝廷大军后,才稍稍安心。 不过即便如此,镇子的大门还是紧闭着,没有打开的意思。 就如先前的村庄一样。 乱世之中,有时候兵比匪还凶恶。 这镇子估计也是怕大兵入城,酿出什么不可控的事情来。 民怕兵如此,真是叫人不知该怎么说。 或许也只能叹息一声,宁为太平犬,不为离乱人了。 等陆渊到了镇口时,镇子里已经有一个士绅打扮的人,从墙上坐着吊篮下来,带着两个随从,小跑的走了过来。 等见到陆渊后,这士绅吃了一惊。 竟是此人见过他。 陆渊也回想了下,然后才记起,这位是当初自己在校场演兵时,曾出席参观的乡绅之一。 不过只能那是书香门第,家里已诗书传家,对于买官从军并不上心,所以当时和陆渊也是聊了两句,就没什么交情了。 然而世事变化的太快。 四年前,大越还是歌舞升平,海内宴清。 那时候读书识字考功名,才是很多人博出身的最佳出路。 可四年后的今日,大越已经是流贼四起,兵戈作乱。 就连着常宁县,也被贼人入侵,霍霍成了现在这模样。 这等境遇,真叫人唏嘘感慨。 和这士绅聊了两句,听对方说了这几年常宁县的境迁。 得知这里也是多灾多难,数次遭遇苗人匪寇作乱,甚至连县城都被打破过一次后,也是连连叹息。 但不等两人多说一些,前面先锋就已有传令兵匆匆赶来。 行过礼后,就说先锋大军已经和那些七星乱贼交上了手,如今已击溃了敌人一股外围兵力。 然后斥候探查,发觉敌人人数约有两万众,已经围了常宁县城。 不过城外还有朝廷兵马在扎营,虽然也是紧闭营门不出。但城外还有人互为犄角,没被人彻底堵死在城内,那边朝廷官兵的情况应该不算太差。 陆渊闻讯,也顾不上多说了。 辞别了士绅,就率着大军,和前锋会合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