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出兵北伐 (第2/3页)
> 有了方案,互相看不过眼的陆渊和上官明,也不再凑一起,各自分离。 上官明更是当天,就登上战舰,领兵北上了。 陆渊则是在益阳城继续停留,并没有急着离去。 这倒不是因为他说一套,做一套,口上说着邀战,实际上却畏惧退缩。 陆渊留在此处的原因,是丹鼎道原本答应他的兵器武具的援助,过了大半年,此时终于送了过来。 益阳城外的洞庭湖面上,数十艘船飘来,依次进入了码头内。 陆渊与安丘真人登船,来到船舱之中,或者掀开了一个大箱子,然后指着里面被油纸密封好的一具铁甲说道:“大王,本道答应的铁甲一万具,强弩一万张,强弓三万张,刀矛各五万件,已经全部送来。 大王只需让人从船上收下物资,便可给麾下大军装备上了。” 陆渊看着相中的铁甲,心中欣喜,忍不住上去摸了摸。 入手冰凉,甲面顺滑。质地厚重,一看就是上好的防具。 在如今大军出征前,能有这批武器防具送来,此次北伐,他心中胜算更大了。 这般想着,陆渊忍不住喜道:“有贵道相助,此次击破周人,我无忧也。” 旁边安丘真人闻言,脸上也是露出笑容,只是忍不住提醒道:“大王,如今本道所应的各项援助,皆已送其。如今近年过去,大王所应的修行太平道书之事,是不是也该有些进展了?” 丹鼎道援助陆渊,可不是来做善事的。 他们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让陆渊修行太平道书,然后用他来验证修改功法。 本质上,就是拿陆渊当小白鼠。 如今小白鼠养的肥了,也该是时候拿出来,做实验了吧? 陆渊闻言,神色自若道:“真人勿急。阳山府那边,祭祀天柱的法坛已经快修建好了,年底之前便可完成。到时我抽空去一趟,祭祀了天柱,自可开始修行。” 安丘真人听到这个确切的时间,心下也是满意,没有继续强逼,而是笑道:“大王勿怪,实在是太平道书,关乎我道未来,这才催促。非是信不过大王。” 陆渊摇头,含笑说道:“本王知晓。丹鼎道帮我甚多,你我关系,真人不必多解释。” 安丘真人笑道:“既然如此,大王快些让人,搬运这些军械下去吧。大军出征在即,兵凶战危,可耽搁不得。” 陆渊点头:“正是此理,本王这边安排人来。” 随后,两人一同下了船。 而后陆渊便安排人,开始搬运船中物资。之后又花了几天时间,将所有新到军械,依次给分发了下去。 这次丹鼎道发下的武器甲具,足够武装三四万人了。 而此次北征,陆渊所率的十万大军,是由四万战兵与六万苗兵组成。 此批军援,刚好满足战兵所需。 于是他便把这些军械,通通发给了自己战兵,把他们重新武装了一遍,然后又把战兵换下的器具,发给了那些只有简陋兵器的苗兵。 如此,十万大军全都换了一遍武器甲具,保命能力大增,顿时士气大涨。 陆渊也趁此时,宣布大军北上。 顿时,十万大军迤逦而行,气势浩荡,天地皆震。 弘道七年七月十二。 陆渊帅军抵达洞庭郡,汇合了先至此处的上官明等人。 随后两军商议,陆渊派出一万战兵,三万苗兵,以讨逆将军楚维统帅,领兵渡河。上官明则派出四万战兵,由杨景领着,一同渡河。 两军合兵七万,在朝廷水师的运输掩护下,三日间,便渡过长江,进入了天门府城。 白梦阳得此援助,城中兵马顿时增至十万,原本及及可危的天门府城,霎时稳固。 随后这位武安侯,主动率兵,从城中出击。 与周人在城外大战三场,彼此死伤数万,终逼的周人从天门府城退兵,解了此城之围。 被围困两年的天门府城,终于解围。 而趁此机会,上官明陆渊双方,又从江南各自增兵两万,增援武安侯。 双方联军趁机大肆出击,又收复了府城附近的两座县城,并在城中屯驻重兵,与府城互为犄角。 如此,联军便在江北有了三处据点,总算站稳了脚跟。 而周人重整旗鼓之后,也领着剩下二十余万兵马,与联军对峙。 双方每日大小战不断,烽火依旧不休。 彼此便这么耗了下去。 …… 正当洞庭郡的江北之地,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岭南,南海国。 由原本皇帝行宫改建的南海王宫内,严望秋也在焦头烂额的,处理着自己那一摊事情。 “大王,朝廷那边又请人来催促,说江北与周人战事日趋激烈,每日死伤将士数千,兵马日趋贵乏,那我等快快发兵,北上增援。”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下方,一个由原本宗门知客长老,转任而来的新朝礼部侍郎,此时对着严望秋诉苦道。 如今已是八月,到了入秋时分,而距离南海国开立,更是过了三月之久。 如此长的时间,或许对于一个刚开国的新国家来说,还只是很短一瞬间,连理清国内政务都做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