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_第254章内部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内部改革 (第2/3页)

时间久了,此国彻底裂为两国,都并非是没可能的事情。

    而如果有外部势力插手,比如此时正打着此国主意的陆渊,那大长和国这场内乱想要平息,就更加艰难了。

    因此从此时的种种迹象来看,这场叛乱怎么看,都不像是短时间能够平息的。

    既然如此,那么虽然楚国此时,无法插手大长和国的内乱。

    但等个两三年,不就有机会了吗?

    两三年后,现在的这场刚刚开始的军费改革,也完成了。楚国的新移民也安定下来,可以征收赋税,财政收支将能达到平衡。

    苏国、南海国援助的五百万两银子,也可拿出来充作军费了。

    到时军心已定,用度已足,甚至甚至楚国改号建元的风波,都差不多平息了。

    这种大环境下,自然可以出兵它国,再开一场战事了。

    所以当新年过去,元宵节过去,甚至清明都过去了。

    师宗、弥鹿两国的使者待在巴陵城中,虽然在驿馆有吃有喝,楚国在用度上不会短了他们的。

    但这帮煎熬等待下,左等右等,却依旧等不来楚王的第二次接见,也等不来楚国有任何用兵的迹象。

    反倒是各地日趋平稳,商旅往来如轵,百姓安乐欢喜,颇有种享受太平盛世的模样。

    见此情况,这两国使者哪还不明白,那位楚王,根本没有出兵大长和国的念头。

    甚至连收他们两国作为附庸,都不愿意。

    这真是一点麻烦都不想招惹。

    因此日过一日,这两国使者在等待之下,真的是日渐消沉。

    这般一直到了五月,他们国内传来消息,乌蛮国实在催逼的太紧,而这边又迟迟没有消息传回,国中实在顶不住压力,又一次向乌蛮国尽向了兵源钱粮。

    只不过这一次催逼过后,国中百姓实在受不了这种横征暴敛,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

    国内甚至还有一些部族,占据了城邑,起兵造反。

    如今国中叛乱生起,朝中已无力顾及这边,因此让两位使者不要在这里浪费钱粮,赶紧回国帮忙吧。

    收到这种噩耗,这两国使者自然心中大震,随即就是一阵悲凉。

    不过在临行前,他们又一次求见楚王,结果不出意料的,让等着消息。

    面对这不出意外的结果,凄凉之下,两位死者只得收拾行李,落寞的返回国内了。

    而陆渊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哦了一声,便没多说别的。

    在他的宏伟大计面前,师宗、弥鹿这两个小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缕尘埃,根本无足轻重。

    它们唯一的价值,也就是来向自己报告,大长和国发生内乱的消息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大长和国就挨着楚国,那边发生了内乱,楚国竟然迟迟没收到消息。虽然这也有夷人向来自成一体,不怎么与外界沟通,同时他们这边也不怎么关注这些夷国的缘故。

    但这依然不得不说是对外情报的失职。

    关于这点,陆渊已经让鸿胪寺相关负责人做出检讨,以后需得加强西南夷的情报。

    这事关他日后对整个西南夷的战略,不得不慎重。

    不过仅此一遭,也令陆渊意识到了,情报工作仅靠鸿胪寺这个外交部,让这些外交人员负责,终究还是有些勉强了。

    他想要获得足够的消息渠道,想要不被下面的官员掩埋耳目,还得有自己的情报部门才行。

    因此在神武元年二月的时候,陆渊便下诏,在朝廷筹建皇城司,内设皇城南北二司。

    其中皇城南司,专门负责国内情报事务。设指挥使一人,正四品衔。副指挥使二人,从四品衔。

    指挥使下,于各郡设校尉一人,正五品衔。副尉二人,从五品衔。

    于各府设指挥一人,正七品衔。副指挥二人,从七品衔。

    一个县设大使一人,正九品衔。副使二人,从九品衔。

    南司之内,另有其它名目官员,品级各不等。

    以上这些都是官。

    皇城南司之下,按照每县大小不同,有专门负责刺探情报,无品级的的小使、小番约十到三十人。

    每府同样根据情况不同,设置小使、小番五十到一百人。

    每郡则是三百到一千人。

    整个皇城南司,京师总部另有五百人,日后酌情做增减。

    如此算下来,这个新设的、负责国内情报的皇城南司,目前员额为三千人左右,瞬间成了朝堂内最大的机构之一。

    另外就是负责国外事务的皇城北司。

    皇城北司同样是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二人。其下也有校尉、副尉,指挥、副指挥,大使、副使。品级都与南司相同。

    不过职责方面,指挥使、副指挥,使统管一切对外情报事务。

    校尉、副尉则专门负责周、梁、宁这种大国。又或者专门一个地区,如岭南、西南夷、海外等等。

    指挥、副指挥则负责大国的大郡,或者地区某一国。

    至于大使、副使,则如小使、小番一样,没具体事务,主要看上官安排。

    而这些北司对外各级官员手下的人马,数目对照南司,一切酌情增减。

    不过如今皇城北司,主要负责区域还是和楚国接壤的几国,如周、梁、宁三大国,岭南两国一郡,西川、汉中二国,西南夷诸国。

    算起来也就需要六个校尉,负责六个方面事务。因此人员较少,各方加起来也不过千人。

    另有北司总部三百人。

    从体量上,暂时居于南司之下。

    不过等日后大楚对外活动多了,与各国沟通多了,各方面的校尉也会建立起来,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