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第2/2页)
到这里了,散会! 是! 节目组这边斗志昂扬准备好好想想办法的时候,此时此刻,叶澈正在自己的校园里应付某个烦人的家伙。 天色昏暗,小院只有一个老旧的灯泡在散发些许昏黄的光芒,体型已然不小的鸡鸭们或许也是感受到了夜晚的压迫感,吵闹了好一阵过后就已经停了下来,偶尔几声声响,算是对于夜晚微弱的回应。 今晚的晚风很是清爽,一扫白天的沉闷与热气,只余下了一种颇为静谧的清凉。 叶澈的话,本意是喝点村子附近的本地茶,吃点自己做的简单的小零嘴,然后就坐在院子里好好发会儿呆,结果就被苏慧宏给扰了清净。 叶澈: 你这整天问的东西那么四大皆空,怎么你这个人这么嘴碎呢?! 这种东西是靠悟出来的!不是问出来的!抬手示意让还在问的苏慧宏停下,叶澈没好气的道:有什么问题自己琢磨去!等你想个十年八年,就算不懂也该懂了! 苏慧宏: 十年八年这也太长了吧? 十年八年都受不了你看什么佛经?斜了苏慧宏一眼的叶澈摇了摇头道:只是一时兴起,或者说就是想读一下,拓展拓展读书的眼界的话,你就随便看看就行了,可能以后到了某个阶段你自己就懂了。 苏慧宏: 这话说的好像你比我大了三四十岁一样 那你是怎么回事?你才多大?扒拉了一下自己的寸头的苏慧宏有点纳闷的道:怎么你上的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说起来,苏慧宏还真不是什么嘴碎的人,干他这一行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嘴巴严实,之所以这些天好像真的烦了叶澈许久,其实还真是因为有种师傅领进门的感觉 以往的话,可能真的就是年纪上来了,对有些事情有点兴趣,偶尔也会看一看,但往往也是不求甚解,但就在某天抱着闲聊的心态随便问了叶澈一下,得到的回答还真让苏慧宏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所以,这家伙是真的懂啊! 而有一说一,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有时候真的令人挺着迷的,至少苏慧宏是如此,所以这几天出于求学跟好奇的心态就多问了几句嘛!结果他竟然就沉不住气了,害,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心浮气躁 苏慧宏心里稍微有点厚脸皮的这么感慨的时候,叶澈却是摇了摇头道:这很正常,如果你像我一样的话,多思考,多读书,迟早你也能有这种能力的。 正常你个大鬼头 其实关于叶澈为什么会懂这个,还真没什么好说的,当人在现实中遇到完全无法突破的困境或者遭遇到极为痛苦的精神困境后,往往都会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以往根本不怎么相信和在意的东西。 当然,叶澈倒是没什么信仰,只是可能想着一些东西让自己在另一种处境下喘口气吧 只可惜,对于叶澈而言,这并没有什么作用。 就像他曾看到的一首诗所写的那样: 你不是别人,你怯懦的求助的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你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苏格拉底,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当然,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只是叶澈的相关经验还保留着,面对苏慧宏那点根本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叶澈回答起来还真说不上有多困难。 抛开这点往事姑且不说,重要的是如何快点让这家伙滚蛋 眼见苏慧宏还没有走的意思,想到了什么的叶澈索性就是随便说道:给你讲个故事吧,时有风吹幡动,两僧相争,一个说风在动,一个说幡在动,如果你就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这又是在考验我的悟性? 所以到底哪个人说得对? 过了一会儿,不等苏慧宏想出个什么名堂来,不知何时站了起来的叶澈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后,就转身走出了院子,而苏慧宏却是没有再跟上去,而是愣愣的站在了原地。 其实关于这个,在叶澈那个世界的话,很多人估计都能来上一句主观唯心主义。 这话当然没错,不过却是少了几分悟性,多了几分学究气在里面。 据说苏东坡曾自以为学佛学有所成,然后就留下了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诗句,对于那时候的苏诗来说,这诗当然就是在吹牛逼,还由此出现了一个典故。 而所谓八风在佛经里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来泛指人间的种种境遇,在明白了这些后,理解所谓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应该就不是什么问题。 仁者心动,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确实是有大境界。 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能清净一会儿了 走出自己家的小院子后,叶澈无疑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就同月色作伴,共同在黑夜里漫游。 来了差不多三个月了,叶澈无疑是对这里熟悉了很多,一眼望去都是熟悉的事物,灰墙黑瓦,小院的栅栏,墙边不断蔓延的绿意 或许是意识到了离别很快就会到来的缘故,这些寻常的场景在叶澈眼里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历时这么久,深入的体验到了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生活,这对叶澈来说当然是值得纪念的一段经历。 人生太短,这样的经历又能有几回呢? 学着小姑娘在那里一边踢着小石子一边走路,尽管没有太多的表情,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叶澈现在心情肯定不差。 等走到自己那片地后,叶澈直接就坐在了田边的泥土地上,然后看着月光下那些已经基本成型并且闪着绿意的蔬菜。 月光也洒在了他的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