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音乐中的鬼打墙! (第1/2页)
第385章音乐中的“鬼打墙”! 之所以需要先做片段音乐。 正是因为这个片段十分独特。 这是这部电影中,很容易出彩的一个片段。 “太空电梯”! 这太空电梯的镜头语言,在郭导的设计中,是一个移动,拉伸,放大等等手段结合在一起的一个长镜头。 什么叫长镜头呢? 便是没有转场。 一镜到底! 除了前面需要铺垫的衔接段落外。 整个太空电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展示,居然长达55秒! 显然,这么重要的镜头设计与分配,告知了李景霖,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高潮,是推动观众情绪的重要环节。 郭导想要达成的,便是利用这么一个长镜头。 用一种达到极致的科幻浪漫情绪推动。 结合音乐与画面,达成极致的“视听体验”。 让全场彻底爆炸。 实在是重中之重。 画面,镜头手法,音乐,缺一不可。 这对于配乐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难度并不是说,这个镜头多么多么重要,或是多么多么帅,该怎么与之相配。 反而是另一个问题。 如何能够保证这55秒中,完全不存在任何尿点,让音乐和画面一样能够在这55秒钟,一直保持着太空电梯升到太空中的这种“推动力”。 是的。 长达55秒,一直源源不断持续的推背感。 需要用画面,镜头,音乐,通过试听,利用联觉通感。 将太空电梯的“推背感”也同样带给观众们。 “霖哥?这很难?” 要说在座最了解李景霖在音乐上的实力的,无疑便是黄俊了。 黄俊也是观摩过不少次李景霖的作曲现场。 但能够露出这样的兴奋表情,少之又少。 几乎只要是露出这样的表情,便代表这个任务很难,非常人所能达成。 但更代表了神级音乐的诞生。 “嗯,确实很有难度。” 李景霖点点头。 “这镜头太长了,55秒,但偏偏毫无尿点,几乎每一帧都能有着极致的视觉冲击力。” “音乐是一种有起伏的艺术,想要配合好,确实不那么容易。” 如果是普通人来看。 或许会觉得. 没多难啊。 我直接燃爆不就行了? 但其实不行的。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 为什么音乐可以带给人情绪上的冲击?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便是“对比”! 几乎是个人都知道,写一个美好的角色,然后给她刀了,处理的好的话,强烈的对比会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情绪产生一次巨大的波动。 这便成了。 音乐也是同理。 在音乐中,之所以会让人感觉,情绪可以随着音乐起起伏伏。 正是因为“对比”。 这对比。 包括了大小调色彩的对比,乐器音色冷暖的对比,和弦明暗的对比,音量大小的对比,节奏舒缓与紧张的对比。 等等等。 可既然有了这些对比。 那便注定了好的音乐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 之所以很多人会感觉,一些流行音乐听多了腻味,或者莫名不爽。 正是因为过于公式化而导致的一成不变。 有起才有落,有抑才有扬。 换一个普通点的音乐人,甚至很难想象。 什么样的音乐才能够做到在长达55秒的时间中,能够持续带给观众“推背感”。 但凡在55秒钟,出现了太过明显的对比,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这55秒持续升天的过程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暴爽。 可一旦缺少了对比,却又会很快让人感受到疲劳。 对于音乐的审美疲劳,首次影响潜意识中的情绪推动时间限制. 那肯定是远远低于55秒这个时长的。 就好像任何一首爆燃的音乐。 在高燃的段落上,都很难会有55秒如此之长。 这便是李景霖来了兴致的原因。 想要让音乐有对比,但又必须要带给观众们持续55秒之久的推背感。 放在音乐的创作上来看。 起码是乍看之下。 这是个矛盾的命题。 就好像老婆又想让你慢一点,又想让你使劲儿,或者想让你快一点,又想让轻点一般。 如果水平不够,那么配乐绝对会平平无奇。 但平平无奇,显然是郭导不可接受的。 因为。 这55秒的长镜头。 每秒钟的耗资。 起步三十万。 砸进去一千多万的镜头,音乐的要求自然是无比严格。 “所以.我才会说,这有难度的。” 李景霖详细的解释了一圈。 大家也都了然的点了点头。 毕竟,谁还不是个电影人呢? 电影人可能不懂音乐,但一定懂点配乐。 解释起来并不难。 “你别说,你这么一解释,我突然觉得,的确矛盾啊!” 沙译皱了皱眉。 “这就好像是又要有高低起伏,又要不断的上台阶。” “你说对了。” 李景霖嘿嘿一笑。 “在几何学上就有这个悖论,叫做彭罗斯台阶。” “你是一直向上走的,可是台阶却首尾相连。” “看起来,你是一直攀登,但实际上水平高度却是不变的。” “这个我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