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 这放在音乐圈也是相当炸裂的。 (第1/2页)
第412章这放在音乐圈也是相当炸裂的。 “这顶上说的这个,稍微更改演奏情绪,即可大幅度更改演奏内容,是真的吗?!” 在收到配乐后。 宋思文看着乐谱中的说明备注,陷入了沉思。 毕竟不是搞音乐的,很难理解李景霖说的这个“稍微更改点演奏情绪”到底是个什么感觉,也并不能直观的感受什么叫做“大幅度更改演奏内容”。 理解不能。 当即,宋思文便找来了项目组的配乐师丁恩过来看一眼。 “你搞音乐的,你来看看,这种事.可能吗?” 丁恩翻看乐谱,扫了一眼。 突然便是一愣。 “诶?” 仿佛如不敢相信一般,眼睛定格在了中间的某个乐段之上。 “诶?!” 丁恩抬起头,有些狐疑的看向宋思文。 “不是,你确定这是李景霖作的主题曲吗?” “确定啊!” 看到丁恩的这个表情,宋思文顿时一愣。 虽然很信任李景霖,但丁恩的这个反应还是让宋思文心里咯噔了一下。 什么反应都都考虑过,但这个反应是个什么意思? “有什么问题吗?” “没事没事.” 丁恩皱了皱眉头,继续仔细看曲谱。 实话实说。 如果这是一个别人作的曲。 扫一眼这样的段落,丁恩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人是在胡闹。 曲谱是总谱。 总谱,便是将乐器拆开,但并拢在一起写成的谱。 别的谱子,一篇下来,或许能演奏上一分钟啊,或者半分钟。 甚至更长也可以。 但总谱,就这么一整篇,从上到下分开的许多乐器加起来,实际上演奏的也就只有一个八拍俩八拍的内容。 所以,从总谱看过去,是可以一眼便看清乐器之间的配合。 比方说.对比,点缀,或是和声等配合,转折。 可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丁恩在翻到中段的时候突然产生了怀疑。 前面倒是还好。 但就在这一个中段的重要情绪节点上。 几乎所有乐器都在演奏,所有乐器的节奏型都是一样的。 如果非要形容。 那便是在丁恩的眼中。 谱子形成了这个样子。 Vol:□□□□□□□□□□ Vla:□□□□□□□□□□ Trb:□□□□□□□□□□ 好长一段。 全都是这个样子。 虽然说,优美的音乐,从谱面的形状来看,都会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美感。 但你特么搞的这么整齐,就跟印刷复制的一般,反而会产生不敢相信的感觉。 大概就是 长得像的人多了,会让人感觉很稀奇。 但你要是连DNA检测,任何一丝毛发的细节都一模一样,那可就特么直接变成恐怖了。 “不对,我仔细看看!” “柱式和弦?” “也不对,这要更新颖一些。” 这乐曲的创作者毕竟是李景霖。 丁恩认真了无数倍。 毕竟,这可是李景霖啊。 他音乐的细节,怎么挖都不为过,怎么理解都绝不算过度。 放到业界里就是这样。 谁踏马敢小看李景霖,就算是李景霖拿出了某个看似不合理的乐曲,大家都得小心谨慎的分析一下再做结论,根本不会有人看一眼就狂妄自大的下定结论。 “乖乖.霖哥总能整出点不一样的啊.” 仔细分析一下后,丁恩自然发现了,这段,其实就是在用“断奏”的方式,去演奏了整曲的主题动机。 将旋律的表达,切换成了一种相当简单粗暴,且直观的展现方式。 “不行,这不能光看谱子,我得听一下试试。” 当即。 丁恩便坐了下来。 戴上耳机,打开音乐文件。 放起了《觉醒年代》的主题音乐。 虽然是电子制作,后面还需要实录,但目前的demo版本已经足够丁恩去进一步了解乐曲了。 从一个较为麻木的动机循环中,重音加入如命运的暗示。 弦乐在底层的跑动下,成为旋律线。 有一种缓缓睁眼,让世界从黑暗变成光明,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可在随后,旋律的抬升,音量不断的加强,力度接连提升后。 本该是彻底爆发情绪之时。 所有的乐器却汇聚在了一起。 轰!轰!轰!轰! 弦乐的跳弓,管乐的吐音,形成的断奏。 将旋律与情绪彻底切片。 几乎任何一个人听到这个旋律,都会感觉如一种沉重的脚步声! 除了主音,再无其他,全是空白。 而正是这样的回响,却仿佛有着一种淡淡的回声感。 非要形容,那一定叫做. 掷地有声! 坚定,有力! 俨然是一段负重前行的描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