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大型学术记录任务。 (第2/2页)
就有问的,问我,你家那位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做出这种歌曲的。” “这不,我带着大家的疑问与好奇,连夜坐飞机过来表示一下亲切的慰问。” 洛诗瑶怒了努嘴。 示意李景霖看向沙发前的茶几。 李景霖看了过去,表情直接僵硬住了。 大红枣。 大红糖。 大枸杞。 各色维生素组合的营养品。 蜂蜜,坚果,水果 这也就算了。 最踏马令人绷不住的是一通红中间的蓝色。 李景霖黑着脸快步上前。 “这谁送的脑白金?!啊?!” “谁送的?” 洛诗瑶表情看似嫌弃。 实则 实则快憋不住笑了。 显然。 这人纯纯是在搞。 “你亲爱的老师,沈团。” “沈团说了,他身体好用不上这些,就送你了,感觉你好像很需要。” 一边说着。 洛诗瑶一边捧起了茶几上的坚果。 “来,吃个核桃,补补脑子。” “.你够了啊!” 李景霖撇了撇嘴。 “当我看不出来是吧?到底啥事儿,你快点说!” “嘿嘿。” 被李景霖发现,洛诗瑶终于嘿嘿一笑。 笑过后倒是也没继续闹。 桌子上这点礼品其实主要就是洛诗瑶单位那边表示点心意。 价格也没多贵,但品质都很不错。 脑白金是有点调侃的意味,不过,主要还是为了感谢李景霖在之前,给舞剧《五星出东方》做出的音乐架构。 “舞团计划要去南边取材,关键人士要去长期调研,我来问问你,有没有空去。”
“什么调研?找我干嘛?” 李景霖愣了愣。 “你是乐器学专家啊。” 洛诗瑶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全国的乐器学专家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还是年纪比较大的,这不,你年轻身体好嘛,就问问你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去,省的再找专家了。” “嗯?” 李景霖眉毛一挑。 马上便听出了洛诗瑶的弦外之音。 其他的专家年纪比较大,我年轻,身体好? 你到底是要去爬珠峰还是要黄河游泳做自己? 好家伙!你指定去的不是什么简单的地方。 “要去哪?” “额” 洛诗瑶眼神有点闪躲。 “云云南。” “难道.” “咳咳,嗯.嗯,山.山林里,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条件确实比较艰苦。” “好好好,我就知道。” 李景霖拍了拍自己的脑门。 好嗷,我说你怎么盯着我呢。 洛诗瑶说的的确没错。 如果条件太艰苦的话,那的确不适合让老年人一起来。 乐器学这种冷门的学科,跨度大,内容多,人才少。 能比李景霖知识储备强的,那显然年纪全都七八十往上走。 可不能没事往山里带。 得学会心疼老头。 “不是,你们要乐器学专家干嘛啊?” “.你不知道?!” 洛诗瑶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你不知道咱们现在在筹备做一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现代版的百科全书吗?” “调查,搜集,传承,保护,并且记录。” “从音乐,乐器,歌舞,连接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学,美术,等相关联的内容。” “包括非遗,但不止局限于非遗。” “嘶,这我还真不知道。” 李景霖惊了。 最近在忙活接待的事情,还真没注意到这任务。 虽然大概能明白。 这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华夏文化,走出世界,重新点燃华夏大地的艺术之魂。 但这么大手笔与魄力还是有点超出想象。 这样的统计,搜查,记录. 可不是什么娱乐节目形式的。 更多的是一种现代记录方式的学术记载,便于相关研究者找研究资料的。 这样的大手笔,早期的时候是有过一次的。 举个例子。 比方说绝版的菜肴制作——梅花熊掌。 就是当初的国宴大厨进行制作,录制视频用以记录,保留,传承。 在这之后,熊掌这玩意可就再没从出现于餐桌之上。 这样的事情,在学术方面,以及历史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 记录。 这是源自于华夏人骨子里的一项技能。 之所以华夏文明绵延不绝,之所以所有所谓的文明古国,只有华夏延续至今,并且对古代历史清晰可考. 主要就是因为华夏人不咋正经,喜欢“写日记”。 显然,这新一轮的记录,已经属于是开始安排起来了。 “我以为你能提前拿到消息呢。” 洛诗瑶嘿嘿一笑,抱住李景霖的胳膊。 居然开始撒起娇来。 让李景霖浑身打了一个颤。 “文件还没下,不过,沈团提前布置了一下,一旦文件下了,你可能会很忙,这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