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一百二十三章 振奋人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振奋人心 (第2/2页)

有限,打破上限的条件非常高。

    以农业社会本身的生产力,是无法打破这个上限的。

    而工业社会,则把其余的自然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并不是无中生樱

    但是。

    进入工业社会的前提,需要稳定的农业社会。

    明初。

    就是稳定的农业社会。

    因为明初的人口,还没有超过土地的负荷,但明初的农业文明,因为游牧文明的破坏,无论是技术还是思想,才复兴二十几年。

    要到明中末期,才开始诞生各种新思想,以及新心市民阶层,并开始提出各种诉求。

    但这时候,又因为人口超过了土地的负荷,加上冰河时期,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求生必须南下之争,更加导致大明雪上加霜。

    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倒退,以至于被渔猎文明打败。

    可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是无法发展到工业文明的。

    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唯独农业文明,才能自然发展到工业文明。

    例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历史着作,详细的介绍了游牧文明淘汰的历史。

    认为游牧民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业文明向着工业文明迈进,世界的格局因此发生了改变。

    “如果诸位认清了工业的本质。”

    朱高炽缓缓道:“那么诸位也要清楚一点,中华重工不是一间规模大的工厂,诸位也不只是工厂的普通管事,匠头。”

    “中华重工要追求利润,效率,技术的同时,也担负着大明的社会责任。”

    “这不是大话。”

    众人闻言,哪怕是万三都心情澎湃。

    如果是旁人这么,他们只会当狂妄,也不敢跟着新生妄想,可眼前的人是燕王府嫡长子,未来的燕王。

    北平就是人家的藩地。

    人们都还记得,以前燕王府在全北平的权势,是多么的耀眼。

    人家可是皇族。

    皇帝的亲孙子呢。

    他这么,等于间接的告诉众人,权利和地位。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要放弃山东的市场,损失了巨大的利益,又暂停往陕西,山西铺设商道。”

    “对工厂目前的困境,心里很担心,不少外柜的人,失去了方向,显得无精打采。”

    “现在,咱相信诸位就能理解了,并且继续对工厂恢复信心,卷起袖子努力干。”

    “中华重工不但需要考虑朝堂,地方官府,卫所,还要兼顾行业的引导,发展,控制。”

    “在咱的未来规划中,诸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华重工的核心,你们也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作用,才能做出更好的结果,且是符合中华重工的需要。”

    朱高炽真心道。

    藩王的危害,在官员主流思想中,是对大明不利的。

    在靖难之役成功前,朱高炽指望不上官员的力量,哪怕靠着朱棣的拉拢,能在北平获得部分官员的支持。

    但总体上,朱高炽需要培养一批能为他马首是瞻,懂得推广工业的人才出来。

    毕竟。

    自己要在靖难之役之前,把工业推动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尽可能的消弭靖难之役带来的危害。

    太子,自己是要做的。

    而造反的过程,自己也是要尽量压到最的规模。

    那么。

    眼前的一批人就很重要。

    高珍心思活泛,心情激动,又是他第一个出声,语气充满了热情和兴奋。

    “外柜最近的风气,的确有些萎靡,不顾王爷放心,我一定扭转过来。”

    朱高炽点点头。

    “虽然有些挫折,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以深挖北平的市场,把下级市场做起来。”

    “以北平的体量,远远还没有饱和,仍然大有可为。”

    “铁道还要修,两百州府县都要通铁道。”

    “现在铁道还未盈利,但是铁道的规模越大,反而会加速盈利,徐宁你要认可这点。”

    徐宁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应和。

    铁道工程队第一阶段已经进入了尾声,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反而要靠工程队的手艺来持平。

    他哪里有底气去询问贵人,何时启动第二阶段修建铁道的计划。

    甚至怀疑贵人会否因为利益问题,裁减工程队的规模。

    “工程队还有进行新一轮的扩张,密云铁矿和铁厂办起来的时候,密云和北平的铁道,也要修建完成。”

    简易铁道修建的速度,最快可以一四里。

    密云到北平不到两百里,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人手充足,两个月就能完成。

    毕竟铁道工程各队,有了几千熟练工人,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