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卫所农业经济社 (第1/2页)
第132章卫所农业经济社 沙弥端着茶盘进来,在朱高炽的案几上放下一杯热茶,瓷器和桌面“咚”的一下,发出了轻微的声音。 “这是松萝茶。” “是产于休宁县的休歙边界,黄山余脉里的松萝山,味在龙井之上,请大公子品尝。” 姚广孝揣摩着王爷的来意,一边笑着道。 朱高炽品尝一口,赞赏的点点头。 “这茶的确不错。” “回头让人往府上送一海” “那就多谢大师了。” 徽商不得了啊。 地贫而无粮,以至十户九商,现在虽然还没形成未来的规模,但是已经有了迹象。 北平城中当下最红火的酒楼,就是那边的人开的。 徽商可以是大明最顶尖的商人群体了。 不是他们比别人能干,实在是地方太穷,靠种地活不下去,人人往外跑求生。 一个地方做生意的人数,比全国行商加起来都不差,自然而然形成了浓重的商业风气,越发刺激了商人人才的诞生。 不少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经历两三代人变成商行的故事,就是来自于徽商。 这个群体是可以吸纳的。 人才光靠培养,哪里比得上最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呢,那才是真正的人才。 朱高炽想了一会,见气氛已到,开口道:“咱接触燕山三卫日久,发现燕山左卫有些和王府不够紧密。” “父王虽然有想法,但是求稳,并不急着改变。” “不知大师有何见解?” 姚广孝没想到王爷问的是卫所的事,不过以王爷对卫所的关心,却也没有令他意外。 很多想法,姚广孝发现王爷都与自己不谋而合。 例如军权。 王爷性格稳重,对军权即抓又放的态度,的确令王爷和北平三司的关系,不像陕西山西那般的紧张。 但是今非昔比。 太子死了,圣人年纪大。 如今圣人立了皇太孙,身边的那帮子文臣,对藩王的态度可不够恭敬。 姚广孝走的是燕王的路子,自然要以燕王为主,诸事事先谋划。 “燕山左护卫,本是王爷的亲卫。” 什么叫亲卫? 以王爷为主。 犹如历史上朱棣被困王府,燕山中卫和燕山右卫出身,在王府服役的侍卫们,随着朱棣一声令下,当即杀官造反,浑不顾忌王府外包围他们的大军。 “去年左护卫的指挥使突然被调走,新的指挥使不是从卫所中提拔,而是外调来的张玉。” 姚广孝没有明。 朱高炽却知道代表了什么。 太子一系的实力,已经把触手伸到了藩王的亲卫之中,而朱棣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因为太子一系,不只是东宫属臣,还是朝廷重臣。 即是当权派,还是下一任的当权派,现在和未来都是他们的算,谁挡得住? 哪怕是朱棣也无可奈何。 “大伯死了。”朱高炽强调道。 “可太子一系还在,圣人立了皇太孙。” 姚广孝笑道。 “难道没有办法改变吗?”朱高炽认为是能改变的,因为历史上张玉投靠了朱棣。 不过他要提前这个事件,不能等几年后。 姚广孝摇了摇头。 “凉国公还在。” “张玉是靠着凉国公提拔起来的。” 原来如此。 朱高炽有些明白了。 契机就是蓝玉的死,蓝玉的死,背后还有大批他的人被处死,而张玉为何没有被清算呢。 难道是朱棣保下了张玉,因为这个情谊,所以张玉在靖难中,选择了报答朱棣。 “蓝玉会死。” “凉国公的确活不长。”姚广孝认同道。 “但是太子一系还在。” 是啊。 太子一系还在,所以朱棣动不了张玉。 因为动不了,只能选择拉拢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影响了张玉的选择。 历史的细节,在朱高炽眼前展开。 拉拢是拉拢,但是张玉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在靖难之初,旗帜鲜明的选择朱棣之前,朱棣敢信任吗? 这是太子一系安排他身边明晃晃的刀子,他肯定不敢冒失的相信张玉的。 所以左护卫一直没有重归燕王府,准确的,像另外两卫那般的态势。 能在太子一系的威势下,赢得张玉的效忠,正可见朱棣的人格魅力和手段。 “咱明白了,谢谢大师解惑。” “娃爷有什么想法?”姚广孝好奇的问道。 朱高炽笑了笑,脸上露出自信,“父王不敢用左护卫,那么咱来用。” “甚妙。” 姚广孝抚掌笑道。 朱棣的身份不方便,也不敢让左护卫参与机密事宜。 但是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