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 (第1/2页)

    福建固然重要,但在清廷眼中,最担心的还是明军攻入江西,浙江,动摇江南的统治.除了一些拿不上台面的阴谋诡计外,清廷也作出了紧急的应对."平南将军"都统贝子赖塔赴浙江,"定南将军"希尔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福建,共同防剿明军.

    明军的攻势并未因为郑军的退出而有所放缓,水陆并进,直指福州.招降纳叛,新兵补充,明军的兵力非但没有因为占地多而减少,反而有所冷.特别是水师,吸收了降清的原郑家兵将,吸收了大量的沿海渔民,又缴获了很多的船只,实力增长更为显著.

    早已组建的长江水师终于可以按计划行动.两百余艘中小型舰船,装载着两千水手,三千海军陆战队官兵,五千枝燧发火枪及弹药,数百门大小火炮,由广州出发,沿岸而行,直驶长江入海口.

    而海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由总指挥邓耀率领,进逼福州海面;一路由杨彦迪率领,前往杭州,镇江海口袭扰,牵制浙江清军.

    整个战略布局此时才算完全展开,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更进一步地联合其余的抗清力量,成为这一战略的宗旨.郑军暂时息鼓,而十三家,得到长江水师相助后,必将展示出更强的战力,牵制住更多的清军.占据大小梅岭的李嗣兴所部,在得到兵员和武器的补充后,也将对江西清军展开新的攻势.

    也就是说,当清廷专注于闽省战局时,明军却在其他地方也酝酿着猛烈的攻势.清廷错估了形势,错估了南明政府聚敛钱财的能力.错估了明军冷及装备的速度,错估了南明治下民众的热情,错估了暴政下百姓蕴含的反抗情绪.

    甘陕出精兵,当经营商洛.以取天下.江南固然粮多财赋多.然长江宽阔,沿江布防则兵力受制.难以再动用大军攻掠他处.

    晋王李定国的来信说的便是如此内容,虽然委婉,但还是表达出了对目前明军主攻方向的不同意见.

    或许是因为专力于东征,武器装备和人员兵丁向四川补充的速度缓慢的原因.才招致了李定国的些许不满吧朱永兴揣测良久,方才提笔书写回信.

    李定国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朱永兴便知道后世太平天国的败亡之事.但其中的原因绝不是占领南京那么简单,而成功的例子也有,朱元璋就是其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内讧,用人不当等等,而占领南京后忘乎所以.在没有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时,便匆忙分兵北伐,西征,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到底,晋王李定国还是没有意识到水师的举足轻重.有了强大的水师.沿江布防的无奈和苦恼,应该是清军才对.若以南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稳固之后再挥师北伐,建立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功业,便是大有希望的.

    朱永兴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并列举了一些数据,表示东征的时机很好,民众的热情极高,军队得到了很大的冷和加强.当然,他也再次陈述了四川的重要性,以及将来出兵甘陕的决心,并且对以后的人员,武器,物资继续大力支持四川,作了承诺.

    其实对于四川的支持,朱永兴一直没放松.武器装备的供应虽然放缓,但茶马互市所得到的好马,几乎都调拔给了四川驻军,迄今为止已经不下三四千匹.而且,朱永兴还给予了政策支持,土地票在湄公,河仙只是两倍兑换,却给了四川五倍的倾斜,以吸引移民前往.

    思索了片刻,朱永兴又陈述了调遣长江水师支援十三家,增强对湖广及长江下游地区威胁的行动,并询问四川驻军是否有能力东进,以便牵制重庆清军,对十三家形成策应.如果时机合适,两家还可以东西夹击,攻取重庆.

    语气是平和的,坦陈相告,没有藏掖,更象是两个人在谈心.朱永兴努力用这种方式打消晋王李定国的疑虑,或者说,是安抚四川驻军将士的情绪.

    不只是晋王李定国送来了书信,将马雄从贺州打跑的叙国公马惟兴也来信请战,要求攻打桂林,解决孙延龄.

    朱永兴明白请战诸将的心思.东征以来,马宝和李嗣兴等将领建功赫赫,屡获封赏,马宝更是晋为一字王,这难免让别人看着心痒眼热.

    但明军是否具备四面出击的实力呢考虑到弹药物资的供给和消耗,朱永兴认为还不能如此冒进,如此忘乎所以.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保持主要攻势,其他方向则牵制策应,物资,人员调配比较从容,也最为稳妥.

    况且,攻打孙延龄并不是能力允不允许的问题.之前双方有过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