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 (第1/2页)
感谢白海丞,铁人yi41.jack7106.jiangr,沉默de夏花,剑侠dodo,飞虎有晴天,读书流浪,东莞光头王,虾海,我是第二条虫,我是第二条虫,太极唐三彩,铁索连舟,东门拍马198等书友的打赏月票,祝朋友们开心快乐,阖家幸福. 在外部,各土司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十分激烈.他们凭借各自手中的武装力量,恃强凌弱,互相兼并,连年攻劫,掠夺人口,以图扩大自己的管辖区域.在内部,为了爵位的承袭,土司叔侄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也十分激烈. 而小土司脱离大土司之事也不鲜见.明万历年间,龙阳洞土司谭彦相等脱离石柱土司统治,编籍入万县.石柱土司马斗斛为维系"土不出境"的祖训,曾遣子马千乘率兵围攻龙阳洞,烧杀极酷. 总而言之,各土司并不是铁板一块,马家虽为石柱土官之首,有善战土兵,也并不是难以战胜的. 而军事打击并只是安置移民,经营川东;还有获取军事物资的目的,达州的硫磺,秀山,酉阳一带"素产焰硝,土人以煎熬为业".明军战法的改变,使得火药需量巨大,目前讨朔军难以依靠外运,只能是自力更生了. 三人将内外军事的布置商议妥当,刚刚上茶闲聊,便见黎维祚带着情报站官员匆匆而至. "属下等参见大人."三人忙起身拜见. "不必多礼."黎维祚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摆香案吧,殿下已从朝廷请下圣旨.请郧阳王接旨吧!" 刘体纯的心猛跳了几下,难道是——他真的有点难以相信. "……皆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动有方.遂使军威远播,连获胜绩,功莫大焉.宜加殊礼,以示眷酬,著晋封庄亲王……" 晋封亲王了,刘体纯深深地埋首于地,声音颤抖地三呼万岁. 晋封亲王了!临国公李来亨有些羡慕,也有些嫉妒,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放心.岷殿下果然没有歧视他们这些大顺军余部,这既是对他们为国征战的奖赏.更是表明了一种态度. "恭喜王爷了."黎维祚笑着拱手致贺,又歉然道:"道路不通,此番只秘送了圣旨一道,诸如金册等物尚要等待些时日,庄王爷莫怪啊!" "不敢.岂敢."刘体纯激动难抑,有些手足无措. "当马上昭告全军,犒赏庆祝,为王爷贺!"王有功恭贺完刘体纯,笑着提出建议. "自当如此."李来亨笑着向外走,"某家去安排,这吃喝的美事.你们就别与我争了." 见李来亨走远,黎维祚脸色一肃,和情报官员交换了下眼色,沉声道:"殿下尚有谕令,请两位暂不公布,商议妥当后再布置安排." 刘体纯和王有功立刻意识到将有大事发生.忙收拾心绪,恭接谕令. 贵阳,王府. "悔不该啊."吴三桂愁眉不展,声音听上去好象都苍老了不少,"当初明军东征时.本王就该倾巢而出.若是那个时候拿下滇省,岷藩岂能如此从容腾挪,更不至于如此势大难制!就算不与明军战,也该灭了水西呀,留下这腹心之患,如今内外支拙,如之奈何" 夏国相偷偷咧了咧嘴,心里却是不以为然.他还记得,那时吴三桂最担心的是把老本拼光,清廷就可以趁机把他的藩国撤除了.而且明军东征时,岷藩坐镇昆明,滇省岂能无备,攻之不足,可守之有余啊! "难道本王就这样把黔省送给岷藩吗"吴三桂越说越伤心,连连拍着桌子,说道:"迁延误事啊,就这么看着他掀起风潮,就这么看着他奄有数省,就这么看着他将黔省包夹起来,终于要对本王动手了啊!" 夏国相偷偷看了一眼胡国柱,两个人苦笑不已.现在什么形势了,老岳父还在那后悔,还在那自怨自艾.还有三天期限,要是明军打进来,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反正举义和举手投降,那能是一样的待遇和名声吗 最新传来的消息,衡阳外围尽失,明军已至城下,正在作最后的攻城准备.按照明军的攻坚实力,连吴三桂也认为衡阳指可下,可他还在犹豫迟疑,等着绞索越收越紧,等着朱永兴失去耐心而怒火勃发. 领了圣旨,却既不照办,又怕激努明军,不敢公开调动军队作抵抗的准备,这不是坐而待毙嘛! 夏国相暗自叹了口气,耳中却听到胡国柱不加掩盖地发出同样的声音. 在夏国相,胡国柱等人看来,清廷已经是要不行了.起码在大江以南,明军的优势是越来越明显. 但起初令他们感到有些奇怪的是,明军似乎没.有长驱直入的作战习惯,而是采取的类似平推的战术.偶尔会有突出的作战行动,但很快又会主动收缩,或是由友军的挺进,使突出变得不明显.从南向北,明军好象就想这样推啊推,最后把清军都推到长江里去. 夏国相等人因此进行过研究和商议,发现这种打法虽然慢,但却稳,有弊也有利.稳的不仅是攻击,还有占领地方,还有发动群众,还有壮大自身,或许还有别的意图. 清廷不断地将北兵南调,而明军却还是不慌不忙地继续着这种战略战术.除了胸有成竹外,恐怕也有着更大的企图.夏国相等人最后得出结论,明军很可能是要在南地尽可能地消灭清廷的有生力量.因为有强大的水师,这个设想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介时.长江水师东下,外海水师西进,控扼长江后,调至南地的清兵岂不成了瓮中之鳖再有可能,明军水师可能会趁北方空虚,或入长江沿运河北上,或在北方要害之地登陆进攻,使清军南北支拙,调动不及. 没错,就是水师.夏国相等人越来越觉得明军的水师已经成了胜负的关键.而就目前来说,明军水师对于清军来说,是不可战胜的. 而现在的明廷也不再是两年前的状况,即便有一两场大战失手,也不会动摇其根基.同样.清廷在遭到一两场大败后也能继续支撑,但人心向背却已经无法扭转.清廷靠的是强制性的征伕征粮,明军呢,老百姓是自发地予以帮助,更强悍的则举旗造反,呼应明军. 历史上,南明亦有湘,桂,川大举反攻的战例.势头也是极猛.桂林大捷,衡阳大捷,在四川,蜀王刘文秀甚至打到了保宁.但得地快,失地也快,没有巩固的胜利成果.一旦落败,便尽丧无遗. "明军的形势比孙可望全盛时还要好上很多."胡国柱在私下商议的时候便是这样判断的,"当年大西军虽然有湘,桂,川大反攻,但事实上并未切断洪承畴所组织的五千里防线.荆襄剧变,有了水师助阵.夔东闯贼面对楚军会有更大的优势,夷陵怕是守不住的." "岷藩想不行险而取天下."夏国相认为自己看得更透,更能洞悉岷藩的心理,"因为有强大的水师,清军被迫在山东至江浙,乃至直隶沿海都需布兵防范;还有长江,一支偏师都能横冲直撞打到三峡,明军想再兵临南京,或者切断漕运,都不是太过困难.所以,明军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不攻江浙,却留给清军一个无底洞,大江以南亦将是清军的坟墓." "或许岷藩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出去,才是正途吧"胡国柱当时提到了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打到北厩,可谓是顺风顺水,招揽降兵降将无数,竟有数十万之多.但山海关一败,便是稀里哗啦,一退数百里,依然稳定不下来. "不急攻江南取南京,或许便是吸取了闯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