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坯盖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坯盖房 (第3/3页)

'gcontent2'>

    当然,一家子都是朴实的乡下人,都不擅于把情感表达出来。

    可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好像对明天的劳动特别期待,没有一点儿偎慵堕懒的意思,王红河和李玉珠心里都特别的欣慰。

    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不但有了本事,性格也变得温煦起来,总是能让人感到阳光和轻松。

    一家人吃过晚饭,都没去街上。

    虽然麦收刚过,大家伙儿好不容易闲了下来,一个个的,都聚集在大门外乘凉,欢声笑语的,很热闹。

    但是,为了明天的活计,得早睡早起。

    甚至连四丫都忍住了爱凑热闹的心性,早早的就睡了。

    只是闭着眼躺在床上,实在是热得睡不着。

    兄妹俩不约而同的提着蒲席从房间里溜了出来。

    看到对方,都贼兮兮的一笑,索性躺在院子里看起了星星。

    踢开王爱朵不安分的小脚丫,王承舟枕着双手给她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那是一个关于拥有雪白肌肤的小美人鱼的外国故事……

    星空璀璨,所有的喧闹都挡在了墙外,四丫听着哥哥的低语,很快进入了梦乡。

    等露水变重的时候,王承舟才把她叫醒,哄着睡得哼哼唧唧的小丫头进屋。

    然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

    王爱朵陪着李玉珠去了打谷场。

    王承舟帮着王红河去河套里拉土。

    晨曦到来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聚到一起忙碌了。

    先要把胶泥和匀了,然后填进坯斗里,最后扣到平整的地面上自然晾干。

    队里的打谷场正好闲置下来,一家人才有了场地。

    李玉珠和王爱朵作为女同志,力气小,便拿着铁锹和泥。

    王承舟和王红河负责搬运坯斗,打坯。

    那个时候,全是手工制作。

    真正上手了,才知道有多累人。

    不一会儿的工夫,全家人就累得汗流浃背了。

    王爱朵掐着小腰,都快喘不上气儿了。

    即便是王红河和李玉珠,也要不时停下来休息。

    只有王承舟,一直精力充沛,一个人差不多能干两个人的活儿。

    直到这一刻,一家人才真正意识到,王承舟举石磙的事儿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自个儿子是真的从那个惫懒货变成了一个壮小伙。

    可越是这样,越心疼他。

    哪怕再结实的身体,一直不停歇的干,没个替换的人手,也会累垮的啊!

    正愁苦,一道人影匆匆忙忙的从村子里赶了过来。

    待到近前,显得很生气。

    抱怨道:“爹娘,你们要打坯盖房为啥不跟我说一声”

    说完,梗着脖子,一把抢过了王红河手里的铁锹,二话不说装起了土。

    “南舟……”

    看着眼前敦实的年轻人,李玉珠喊了一句,眼泪都快下来了。

    王承舟和王爱朵不由得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看着大哥,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忐忑。

    只从大嫂窦雪梅回娘家,已经快两个月了。

    平日里上工,大家伙儿虽然都在一起,可王南舟性子内向,遇上个事儿,最多陪着别人一起笑,从来都没有开口过。

    即便是自个儿兄弟每次露脸都让他兴奋得攥紧了拳头,可仍旧是大声叫好都不会。

    再加上媳妇离家,儿子个把月见不着面,愈发令他寡言少语了。

    不知道这是咋知道了一家人要打坯盖房的消息,才气呼呼的赶来过来。

    而且,到来之后,除了发一句脾气,就是闷头干活。

    憨厚的情感,让一家人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南舟,撂下吧。”

    李玉珠叹了口气,劝道:

    “让雪梅回来知道了,又该找你的事儿了。”

    “咱们已经分家了,哪能平白让你出力”

    “仨儿和四丫都大了,能干的动,你就别管了。”

    王南舟一听,瞪起了眼睛,“再分家恁也是我爹娘,仨儿和四丫也是我弟弟meimei。”

    “找事儿就找事儿,她闹上天我也得给你们帮忙!”

    “再说,收麦都不回来,还能当家里有这个人吗?”

    “我已经准备打一辈子光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