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八十二章 让大姑娘惦记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让大姑娘惦记着 (第3/3页)

/br>
    “这玩意儿蛋白质含量很高,煎的又富含油脂,你可真得当心别吃胖了。这小脸蛋儿,都跟果冻似的了。”

    徐小芷气鼓鼓的拍掉他的巴掌,翻起白眼,又往嘴里填了一只。

    王承舟一脸无语,懒得管她,低声道:

    “明天我得去老鸹林买小瓦,你得好几天见不到我。”

    “往后的几天小心些,可别生病了。”

    “要不然,可没人管你。”

    徐小芷一听,瞪着大眼睛愣了一会儿,忽然,从墙头上跳了下去,小跑着进屋。

    “你干啥去?”

    王承舟皱起眉头。

    “给,全拿着!”

    徐小芷去而复返,扒上墙头,吃力的把一只小白碗递了过来,里面装着满满的煎爬叉,香气扑鼻。

    “这,全给我了你咋吃?”

    “不吃了,发胖。”

    徐小芷拍了拍小手,一脸无所谓,“你带在路上,饿了夹在馒头里吃,可香了。”

    王承舟一阵默然,心里头有点儿感动。

    “行了,我回去了。”

    徐小芷跳了下去,却发觉得自己下来的太莽撞了,又踮起脚尖,挥了挥小手,“明天走的时候,记得把碗还我!”

    王承舟彻底无语了。

    第二天,家里人起了个大早,到地里,把最后一点儿工作收尾,开始往砖窑里推砖坯。

    烧砖说起来也是个精细活,一般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指点。

    不过,由于大家伙儿都是穷山沟沟里的人家,为了盖房子,大部分都自己烧过砖,凡是上了岁数的,都能算上半个老师傅。

    王红河总是给人帮忙,对他来说,烧窑自然不在话下。

    整个烧砖的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步,分别是:装窑、烧窑、洇窑、出窑。

    全部走下来,估计得有个三四天。

    到时候,把青砖推出来,家里就可以正式盖房子了!

    一想到雨季将至,将来外面下着大雨,全家人却可以住进结实亮堂的大房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再不用担惊受怕,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那个一遇上下雨天,就让人怀疑它下一秒会不会就塌了的茅草房,再也不用待了!

    等太阳升起的时候,一家人终于装完了窑。

    王红河和王南舟回家里运柴火,李玉珠和王爱朵在原地待着看窑。

    王承舟则趁着大清早吃饭的时间,回家里洗漱了一番,把小白碗还给了徐小芷。

    这丫头,差不多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早上起来,再也不是睡眼惺忪了。甚至,还一大早的,帮着长生叔卖了两车豆腐。

    见他要走,徐小芷端着饭碗,好像没怎么在意,挥了挥手,继续蹲在地上吃饭。

    王承舟找到老杨头,表明了来意。

    经过自己孙女杨巧儿的事情,别说他提前跟王铁林打过了招呼,即便没有,老杨头怕是都要自作主张把大青骡借给他。

    那份儿救命的恩情,别看杨树梢和张慧萍装糊涂,在老辈儿人的心里却是很贵重的。

    “小承舟,大青骡有劲儿,但是吃的也多。”

    老杨头一边帮他套车,一边叮嘱道:

    “听说你要去老鸹林买小瓦,这一去,说不定就得好几天。”

    “到了生地方,人吃点苦无所谓,牲口可得照顾好了。它毕竟是队里的宝贝,可不能出意外。”

    “俗话说:牛猪细草料,骡马囫囵粮。大青骡是跟你去干重活的,光吃草可不行。”

    王承舟一听,不由得愣住了,想不到用牲口还有这么多讲究。

    于是,有点为难的挠了挠头,“老大哥,那我还得回家给它弄点儿粮食?”

    这年月,粮食可是很宝贵的,人都舍不得吃,拿来喂牲口确实让人心疼。

    “不用不用!”

    老杨头咧着嘴笑了,回身到牲口棚里,提了半口袋东西出来,瞅着他意味深长的笑道:

    “你小子可是好福气,出个门都有漂亮大姑娘惦记着。”

    “而且,还是城里来的丫头,真是让人羡慕。”

    “拿着吧,人家给你备好了的。”

    王承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脑海里闪过徐小芷的身影。

    可出门的时候,她那一副无所谓的小模样,也不像是会为自己cao心的人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