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追击 (第2/3页)
砍我的头?行不行?” 谢弼文质彬彬,说出这番话来,可见内心已经多怒了。 潘章还想多说,直接被霍谠拉住了。 霍谠摇了摇头,示意潘章别再讲了。 因为到现在,谢弼早就将这事的最利害的地方点了。那就是,这军队不是他张旦的,而是冲天大将军的。为了一个张旦,就拿三千大兵去冒险,就是你是大将军的亲族都不行。 谢弼把这话挑出来后,其他人也是舒了一口气,丢掉了肩上的压力。然后纷纷围着谢弼说,大家怎么能让你扛呢?大伙都撤军。真出事了,大家一起扛。 这个过程中,后军司马罗纲一句话没说,但已经全程被元老将们给代表了。 就这样,以谢弼敲定撤军计划,很快三千泰山军结成方阵,向着东面的壁垒继续开拔。 而这些直接让已经在阵中的祭孙看傻了眼。 他本来还想等泰山军选将来谈判,他好以张旦做要挟,裹挟他们一起走。 但谁知道,他们竟然敢放弃张旦?这是什么样的部下? 边上,看到部下们继续向着东面去,张旦完全没有被抛弃的恼怒,而是哈哈大笑。 他指着祭孙,大笑: “大胡子,这下你明白,什么是泰山军了吧。你以为裹挟我就能裹挟得了泰山军?实话告诉你吧。寻常的军队,主将就是一切,没了主将,军队就没了脑子。但我们泰山军,从什将到部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要去往何处,他们都会思考。” 祭孙就这样听着张旦在那大笑,然后也笑了,他转身对张旦道: “果然是泰山军,阿冲真的是带的一手好兵啊。有这样的雄兵,这黄天之世还真的能在他手上建起来。” 张旦看祭孙这笑,有点意外,反问: “大胡子,你啥意思。” 祭孙笑了: “没啥意思,就是一会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我本想再为太平道努力一次,就一次也好,最后终究是徒劳的,还伤了你我的情谊。哈哈” 说到这里,祭孙笑的泪都流出来了。 张旦看着伤心,劝道: “大胡子,你别再轴了,和我一起回军吧。” 祭孙抹点眼泪,叹道: “能退到哪?后面壁垒都被烧了。回去,我们四万弟兄也是个死。与其在严寒像野兽一样被冻死,不如和汉军拼了呢?” 张旦被这话说的一噎,他知道祭孙说的是事实。 祭孙摆了摆手,对张旦道: “咱们就在这里分吧。其他扇情的话不多说了。就是后面如果还能有时间,以后每年这个时候,给我们这四万青州子弟摆个祭祀,看能不能给大伙招魂回去。毕竟,他们都是青州人,怕是做不得这河北的鬼。这里是真的冷。” 说了很冷的笑话,祭孙重新上马,他下令全军继续向西开拔。 饱食过后的青州黄巾正跺脚取暖。 等军令催促来后,他们就又在军旗的引领下,继续沉默的向着西方行进。 这些底层的黄巾士卒们可能是缺乏激情的,缺乏理想的,但最朴素和最可爱可能也是这一群人。 因为有事,他们真的上。 车马粼粼中,无数人从张旦边走过,他们好奇的看着这人,但没人上去说话,只是紧跟着前面的袍泽。 至于张旦,默默的看着那黄旗大纛下的祭孙,他骑着红马,是那么的悲壮。 张旦泪流了出来,抽了一下: “真是的,为啥就那么傻。” 张旦,再不想看这场面,翻身上了祭孙留给他马,就回奔东方,去追赶已经上路的泰山军。 至此,青州黄巾四万众与泰山军分道扬镳。 …… 距离青州黄巾也不远的地方,汉军也正在行军着。 牛车上卢植正赞赏着沮授。他赞道: “你这一策,调虎离山,上屋抽梯。果然用得好啊。” 然后卢植又道: “这严寒也好。不费我一兵一卒,就能破对面数万黄巾。所以啊,论杀人,还是得看着老天。” 沮授谦虚的伏拜,再不敢像之前那样自矜。 说到底,人吃了教训总要长大的。 车外兵马萧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