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当首富_第二百六十五章 领导视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领导视察 (第5/6页)

='gcontent2'>

    罗阳华立马道:“那就是工服,我觉得这个可以统一。”

    听到这个建议,李兴文眼睛微微一亮。

    “这个建议好,主要是时间不够,能实现吗?”李兴文问道。

    罗阳华立马道:“厂长,现在我们的工人都是两班倒,领导视察只是一个上午,工服数只要一半就好了。”

    “好,这件事情你来办。”李兴文说。

    罗阳华赶紧道:“厂长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办好的。”

    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罗阳华的能力。

    众人看到这一幕,对罗阳华也是越发的佩服。

    尤其是乔正明,这下真的知道了两人之间的差距。

    厂里遇到问题,乔正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兴文。

    反观罗阳华的话,他会提出问题,并且能够自己解决。

    这样的差距,彻底让乔正明心服口服了。

    想必在他当副厂长期间,罗阳华还藏起了他的锋芒。

    不然的话,乔正明肯定会被衬托出无能的一面。

    李兴文直接站起来,“大家都去忙,争取明天把事情全部搞定。”

    市长来的时间并不确定,李兴文要做的,就是提前把事情做好。

    不管市长什么时候来,他们都能应付自如。

    接下来的两天,乔正明他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为了解决李兴文所说的那些问题,他们可真是费了不少的功夫。

    第三天,市里总算来电话了,领导会在九月二十七号这天到飞龙厂。

    九月二十七号一大早,李兴文就见到了从山的市长,秦国才。

    秦国才的样子,李兴文在电视里看过几次。

    现实中看来的话,并没有电视中那么严肃。

    从车上下来之后,秦国才便亲切的跟李兴文握了握手,随后拍着李兴文的肩膀说,“不错,很年轻,很有精神。”

    “领导夸奖了。”李兴文一脸风轻云淡,微笑着回答道。

    至于身边的乔正明等几人,此时腿都有点发抖了。

    从小到大,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领导。

    看到李兴文的样子,秦国才对于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我这可不是在夸奖你,实话实说。”秦国才笑道。

    李兴文微微一笑,“领导过誉了,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听到李兴文的回答,秦国才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兴文跟着微笑起来,随后便把秦国才请到了厂里面。

    秦国才也不客气,直接就往厂里走。

    李兴文在人群中看到了陈鸿祺,两个人微微点头算打过了招呼了。

    在这种场合下,两人没有交谈的机会。

    刚到厂门口,刘新民已经带着穿戴整齐的保安站成了两排。

    刘新民他们也没有过多的举动,就是朝着秦国才敬了一个礼。

    大门口上挂着一个横幅,横幅上写着欢迎领导莅临参观。

    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秦国才身边的黄秘书,看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这也太简单了。

    黄秘书看了一眼李兴文,觉得年轻人这是不懂人情世故。

    殊不知秦国才对于这一点,却是十分的满意。

    这一段时间,秦国才去了不少的国企。

    每到一个国企,迎接秦国才的就是烟花炮仗,耳朵都快震聋了。

    飞龙厂今天的欢迎仪式很简单,却很得秦国才的心。

    “李厂长,我喜欢这个欢迎仪式。”秦国才直接道。

    李兴文赶紧道:“领导喜欢就好。”

    听到两人之间的对话,黄秘书整个人都呆住了。

    没想到市长没有怪罪,反而夸奖了李兴文。

    黄秘书看着李兴文,这年轻人是真的能给人惊喜。

    进了工厂之后,工厂里到处都很干净。

    秦国才忍不住说道:“小李厂长,你厂里的环境相当不错。”

    “市长,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是有利于工作的。”李兴文笑道。

    听到李兴文这样说,秦国才有点惊讶。

    “还有这个说法吗?”

    李兴文微微点头,“我在书上看到了,说环境好就会让工人的心情好一点,这样他们工作起来效率也会高一点。”

    秦国才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继续往里面走。

    两人很快来到了车间,工人们正在辛勤的工作着。

    看着车间里的流水线,穿戴一致的工人,秦国才时不时点头。

    看得出来,他对于车间里的情况那是相当的满意。

    陈鸿祺此时也很惊讶,没想到飞龙厂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要知道上次他来的时候,飞龙厂连流水线都没有。

    这么短的时间,飞龙厂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鸿祺看着前面的李兴文,这一切都是出自李兴文之手。

    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太不简单了。

    谁能想到,半年前李兴文手里的小作坊,员工才只有十个人不到?

    这样迅猛的发展,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想到这里,陈鸿祺觉得趁着这个机会,要写一篇关于飞龙厂的新闻报道。

    一来是两人的关系摆在这里,等于是在帮李兴文。

    二来这件事情确实有报道的必要性,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现在华夏的发展重心,就是经济发展。

    希望通过李兴文的事迹,能够让更多的人从中学到东西。

    对于车间里的情况,秦国才也是不吝赞美之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