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历史的浪潮 (第6/6页)
/br> “销量爆炸了!”陈建军激动道,“厂子,你知道我们这一段时间一共卖出去多少包辣条吗?” 关于这个数字,李兴文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厂里每天出货的数量,他这段时间都在关注。 李兴文自然不会提前说出来,笑着问道:“卖出去了多少?” “四百万!”陈建新语气异常激动,“整整四百万呀!” 对于这个成绩,李兴文一点也不惊讶,这完全在他的预计范围之内。 京城的消费水平,本来就要比从山这些地方高。 再加上现如今的亚运会,能有这样的销量不足为奇。 “干的不错。”李兴文说,“我放你两天假,你好好在京城休息一下,然后尽快赶回来。” 陈建新赶紧道:“那我就先谢谢厂长了,我好没好好在京城玩一下。” 这一段时间,陈建新可以说是从早忙到晚,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作为第一次来京城的陈建新,对于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奈何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好好放松一下,领略一下京城的风景。 现在李兴文给他放两天假,他刚好趁此机会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随后,陈建新便说了一些京城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在这里遇到的一些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陈建新说了一件让李兴文眼前一亮的事情。 在亚运会结束的时候,陈建新认识了现在华夏男乒的主力,马天阁。 后世很多人知道,乒乓球是华夏非常强势的一个项目。 在如今这个年代,乒乓球项目却有点青黄不接。 唯一能够撑起乒乓球台面的,只有马天阁。 在这一届亚运会上,乒乓球赛场可以说是强手如林。 在这种情况下,马天阁经过奋勇拼搏,拿到了男子单打的冠军。 在华夏人的眼中,马天阁就是九十年代华夏乒乓球坛的领军者。 陈建新能够认识马天阁,自然是因为飞龙牌辣条。 这一段时间,飞龙牌辣条在京城十分的火爆。 这样的火爆会不仅吸引到了外国运动员,国内的运动员也十分的喜欢。 陈建新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才认识到了马天阁这一批的运动员。 “唯一可惜的,就是我没有跟他照相。”陈建新有点遗憾。 李兴文说:“你先别急着回来,我还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 “什么事情?”陈建新好奇道。 李兴文才让他休息,现在却说有事,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李兴文说:“你去找人做几件衣服,上面写着龙牌辣条,再印上我们的商标。” “厂长这是要干什么?”陈建新一头的雾水。 李兴文说:“你不是认识不少运动员吗?每个运动员给他一万块钱,让他们穿上这些衣服,对着镜头每个人说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飞龙牌。” “厂长,你这是要打广告吗?”陈建新问道。 李兴文点了点头,“没错,这是一个好机会,你尽快把这件事情办好。” “那我今天先去做衣服,然后找个人拍摄。”陈建新立马道。 广告的威力,陈建新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如果马天阁他们能帮飞龙牌宣传的话,自然是好事。 这件事情,李兴文之前想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这次的亚运会上,李兴文没想起有什么特别出名的运动员。 要不是陈建新提醒的话,他还真的忘了马天阁这个人。 国外运动员没几个出名的话,就找国内的运动员。 相信一万块钱,会有很多人愿意跟飞龙牌拍这个广告的。 十月四号,顾永昌回到了凌水镇。 十月五号,远在京城的陈建新也回来了。 李兴文在知道陈建新回来后,亲自开车到从山把他接了回来。 对于李兴文的这种举动,陈建新十分的感动。 陈建新在跟李兴文的接触过程中,越来越佩服李兴文的为人和人品。 一上车,陈建新便拿出了一个光盘。 “厂长,这是我拍摄好的广告。”陈建新说。 李兴文接过来点了点头,“跟他们说清楚了吧?” “说清楚了。”陈建新赶紧道,“这是一锤子买卖,以后不用再给他们钱了。” 李兴文点了点头,这件事情陈建新办的不错。 “这段时间在京城感觉怎么样?”李兴文笑着问道。 说到这件事情,陈建新立马就激动了起来。 这是陈建新第一次去京城,带给他不少的震撼。 京城是整个华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魅力十足。 尤其是这次的亚运会,聚集了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文化交融在一起,凸显魅力。 陈建新在这个地方,见识了很多新东西,结交了不少的朋友。 这次的京城之旅,拓展了陈建新不少的见识。 随后,陈建新便在车上,跟李兴文聊起了京城的风土人情。 京城这个地方,李兴文还真的没去过。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跟陈建新交流,李兴文前世在网上看过不少京城的信息,自然是相当的熟悉。 两个人在车上聊的,那是有来有回。 陈建新十分的惊讶,“你也去过京城吗?” “没有去过,只是在书上看过它的描述。”李兴文说。 陈建新狐疑的看了李兴文一眼,他总觉得李兴文没有说实话。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