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抬高股价 (第3/6页)
随后,李太河直接把一张红纸贴在了附近的墙上。 村民们见此情况,赶紧都围上来观看。 他们第一时间找的,就是李兴文的名字。 等他们看到李兴文名字后面的捐款,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千块钱,李兴文就捐了一千块钱。 此时所有人看向李兴文的目光,都有点不对劲了。 他们之所以愿意修祠堂,完全就是冲着李兴文的名字。 相信在这件事情上面,李兴文绝对愿意就把缺的钱补齐。 现在李兴文就拿出一千块出来,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真的应了那句话,有钱的人就越抠门。 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解释了。 就在村民们诧异的时候,有人发现了问题。 “我们看第一个名字。” 这次捐款的明细,是按照捐款数多少来排列的。 就算李兴文只捐了一千块,那已经是村里最多的了。 可是在李兴文和李兴武前面,还有一个名字。 在这个名字后面的捐款数,更加的显眼,整整五万块。 不少村民开始数后面的零,生怕他们自己看错了。 等他们看清楚名字之后,顿时就没有话说了。 原因很简单,捐这笔钱的人是李兴文的父亲李桂民。 怪不得李兴文就捐了一千块钱,原来是想把这个头名让给李桂民。 看着村民一脸震惊的样子,李太河心里十分的满意。 之所以趁今天宣布这件事情,就是为了这么一个效果。 李兴文一家对他工作如此支持,李太河自然要投桃报李。 在知道李兴文一家的捐款之后,村民们的态度大为改变。 对于之前的想法,他们心里多少觉得有点愧疚。 榜单没有看完就胡乱评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兴文,这事做的地道。” “没错,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兴文小气。” “你这种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老想着别人的话。” “放屁,你敢保证你刚才不是这么想的?” “有了兴文,在我们李家村以后肯定会成为附近最出名的村子。” “兴文是我们村子的人,修祠堂的事情他肯定不会看着的。” “老李,你真的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对啊,现在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好好享福就可以了。” “听说你两个媳妇都怀孕了吧?以后就你安心的抱孙子了。” 听着众人的恭维,李桂民和彭小兰脸上全是笑容。 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李兴文自然是高兴。 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李太河走了过来。 “兴文,以后家里有什么事情你跟我打声招呼,我立马就给你办了。” 对于这次的事情,李太河心里十分的感激。 如果没有李兴文的话,这件事情不会办的如此顺利。 李兴文微微一笑,“那就多谢村支书了。” 不管需不需要帮忙,李兴文这句客气话是不能少的。 人家表达了如此的善意,李兴文自然不能冰冷拒绝。 听到李兴文这样说,李太河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 靠着这一件事情,能够跟李兴文打好关系,这才是李太河最想看到的。 “都是一个村的,没必要说这样的话。” 村民们的热情,让准备十点钟出发的李兴文一家,十点半才出村。 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一家人总算到了昌东。 奔波了一路,一家人稍微修整后,便各自去休息了。 第二天,李兴文还没起床,就接到了罗阳华的电话。 “李总,好消息来了。” 李兴文微微一笑,没有把罗阳华的话放在心上。 “什么好消息?”李兴文随意道。 罗阳华赶紧道:“中央那边评选华夏九三年十大杰出企业家,李总你入选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兴文有一点意外。 “真的假的?”李兴文怀疑道。 罗阳华赶紧道:“这还能有假?已经上报纸了。” “算是一个好消息。”李兴文笑着回答道。 听着李兴文这平淡的语气,罗阳华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样的消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现如今的华夏,最重要的基调就是经济发展。 能够取得这么一个名号,绝对是非常不容易的。 全国上下十几亿人,一共才十个企业家,这荣誉有多高,不用多说。 李兴文这个态度过于平淡,让罗阳华有点接受不了。 “李总,难道你一点都不高兴吗?”罗阳华忍不住问。 李兴文哈哈一笑,“高兴自然是高兴的,不过没有必要太高兴。” 罗阳华有点无奈,他觉得李兴文在名誉方面,仿佛有点无欲无求。 自从飞龙发展起来后,李兴文就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了。 这要是其他人的话,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李兴文倒好,他好像是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么一种奇怪的举动,让罗阳华有点不理解。 不理解是一回事,罗阳华却不敢开口询问。 在罗阳华看来,李兴文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了。 至于原因是什么,李兴文不愿意说,罗阳华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