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重获生机 (第1/4页)
,重回1990当首富 只能说李兴文的出发点,太过于理想化了,谁都没往这个方面想。 在他们看来,这对于一个商人而言是非常难得的。 原本非常热闹的采访场景,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媒体记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杜博志说的,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看到记者们这副样子,杜博志已经猜到他们在想什么了。 杜博志轻咳一声,这才开口说话。 “我知道你们在怀疑,怀疑我这样说是不是在作秀?” 听到杜博志这样说,在场的记者全部沉默不语。 事实确实如此,他们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杜博志继续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李兴文创办这个复兴会,对他真的有好处吗?”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的记者全部沉思了起来了。 想了好一会儿,他们都微微摇了摇头。 这个商会的成立,对于李兴文来说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这个商会当中,成员都是江东本土的民族企业。 一家国企都没有,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如果李兴文真的想从商会中获取利益,那么这里面的成员不可能是这些虾兵蟹将。 商会成员达不到李兴文这个程度,是不可能给李兴文带来好处的。 关于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有怀疑。 李兴文这样做,是他们最想不通的一点。 如果说李兴文为了名声的话,这个复兴会的成员就太一般了。 李兴文这样的人物,应该找华夏有名的大企业家成立商会才对。 现如今成员,都是这些普通民族企业的老板。 对李兴文来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相反的,这个商会的成立,可能还会损害李兴文的名声和利益。 李兴文创办了这个商会,肯定会跟这个商会绑定在一起。 如果有成员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最后肯定会影响到李兴文。 商会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商会整体做得好,那么对自身自然是有好处的。 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那么整个商会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从这个方面来看,李兴文创办这个复兴会,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由此可以得出,杜博志说的并不是假话。 李兴文创办这个复兴会,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名气。 “杜总,你觉得李总这样做,你能理解吗?”有记者突然问到。 杜博志惭愧道:“李总心怀天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我能够理解,但我做不到。” 说完这句话后,杜博志便直接离开了。 杜博志知道李兴文这个人,向来比较低调。 如果说太多的话,说不定李兴文会不高兴。 杜博志对于分寸的把握,可以说恰到好处。 在这么多记者面前,杜博志好好的夸了李兴文一把。 记者们还想获得更多的消息,杜博志却没有如他们的意。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杜博志觉得没有必要再跟记者说太多的信息。 有眼下这些信息,记者们已经能够很好的把这件事情宣传出去了。 相信李兴文看到之后,应该会很满意的。 这一天晚上,李兴文正陪着家里人看电视。 昌东电视台播报的新闻中,恰好有关于复兴会的消息。 看到这么一个消息,家里的人都十分的意外。 这一件事情,李兴文并没有跟家里人说过。 “兴文,这个复兴会是干什么的?”李桂民忍不住问道。 电视上面,记者关于这件事情做了很多的陈述。 在李桂民看来,这是不可信的。 现在李兴文在面前,自然要问李兴文的。 这些记者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杜撰出来的。 关于不良媒体这一块,之前时不时就会造谣飞龙。 李桂民对于这些媒体,现在已经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了。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李桂民只想听李兴文解释。 李兴文微微一笑,随后把他的想法告诉了李桂民。 听完后,李桂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好了。”李桂民赞叹道。 对于自己的儿子,李桂民是非常满意的。 今天听到这一番话,李桂民心里就更加满意了。 最开始的时候,李兴文不过是做生意,赚了一点钱。 有了钱,家里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当时李桂民认为,儿子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李桂民发现这件事情,没他想的那么简单。李兴文手中的公司,成长的太快了。 当初李桂民想的是,李兴文这个公司,能够在整个江东发展就相当不错了。 短短几年时间,飞龙就闻名于全国。 现在说到飞龙的话,华夏还真没几个人是不认识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