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蜀道难(五) (第2/2页)
上。 河面上渡船穿行,显得格外忙碌,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 “什么时辰了?” 杨守文唤来负责警戒的杨十六,低声问道。 “刚过了寅时,天就快亮了。” “桓道臣回来了没有?” “尚未见踪迹。” 两人交谈着,忽听得从远处传来一阵急促马蹄声。 杨守文忙扭头看去,就见一队骑军飞驰而来。为首一匹马上,端坐的正是桓道臣。 在桓道臣身后,还有几名军卒。 这些人一直来到了杨守文的面前,桓道臣勒住战马,甩镫离鞍。 “这位就是李司直,还请几位辛苦一遭,通知渡口。” 几名军卒闻听,笑着点头应下。 他们并未与杨守文寒暄招呼,而是拨转马头,向渡口行去。 “李君,幸不辱命。” “孙长史同意了?” “孙处玄见了李君印信和信物之后,便表示愿意配合李君。他说:李君既然是奉旨而来,必然是有秘密任务在身。他身为地方官吏,不便与李君接触,所以就不来相见了。若李君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他都会听从调遣,请李君只管放心。” 这孙处玄倒是一个聪明人,更知晓轻重。 杨守文其实也不想和地方官员有太多接触,孙处玄不来相见,在他而言倒是正合心意。 “十六,立刻唤醒大家,准备渡河。” “喏!” 杨十六二话不说,便跑去唤醒了黑大等人。 桓道臣也跟着过去帮忙,车马很快就套好,一行人随即动身,直奔涪水渡口而去。
在渡口处,两艘渡船已经备好。 那几名军卒见桓道臣等人过来,便摆手示意渡口的军卒过来帮忙。 车马上船后,军卒便向桓道臣道别。 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有理睬杨守文,似乎根本不清楚杨守文的存在…… 车马,在涪水对岸下船时,天已蒙蒙亮。 朝阳即将升起,于是在天边挂上了一抹金红色彩,看上去极为动人。 杨守文的心情也随之好转许多,跨坐马上,举目眺望。 他们在船上已经询问清楚,射洪位于渡口的正南方。而梓州军马,则要向西挺进,所以相互间不会有任何影响。 总算是成功渡河了! 如果昨天没有在河对岸受阻的话,他们这时候就差不多要抵达射洪县城才是。不过没关系,从这里到射洪并不远。据摆渡船的船夫说,快一点的话,正午便能到达。 到了射洪,就能见到幼娘了! 一晃,便三年过去。 杨守文脑海中,浮现出了幼娘那娇美容颜,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李君,之前在军营的时候,孙处玄提醒了我一件事。” “什么?” “射洪最近不是太安稳,据说附近有盗匪出没, 原本,梓州刺史和孙长史商议着,准备出兵剿匪。没想到悉勃野人突然作乱,使得他们暂时无暇顾及。不过,那些盗匪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多在荒野出没,不会影响射洪安全。孙长史提醒我,要咱们路上最好是小心一点,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杨守文愣了一下,旋即露出若有所思之态。 他想了想,便拨马传令下去:“黑大,告诉大家,从现在开始披甲、警戒。” 黑大是当初郑灵芝送给杨守文的昆仑奴之一。 不过,他比较聪明,很快学会了汉话,成为众多昆仑奴中的头目。加之黑大体格健壮,且颇有神力,故而在后来又跟随杨从义学习陌刀。杨承烈接掌洛州团结兵后,把黑大带入军中。经过两载磨练,这黑大已经锤炼出了几分行伍中人的气概。 听到杨守文的命令,黑大立刻传令下去。 三十六名扈从,本就是明府亲随和杨承烈的亲军组成。 这一路上,他们并未穿戴盔甲,以免惹人耳目。现在杨守文一声令下,这些扈从立刻披戴甲胄,气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大玉展翅冲天而起,四只獒犬发出连声吠叫。 李裹儿迷迷糊糊从马车上探出小脑袋瓜,一脸茫然看着杨守文道:“兕子哥哥,咱们要渡河了吗?” 看到李裹儿这幅模样,杨守文顿时笑了。 “小过醒了? 咱们已经渡过了涪水,准备赶往射洪。 你再睡一会儿,醒来时,说不定就已经到了目的地。等和幼娘汇合后,我带你去品尝射洪美食。” “好,那我睡了。” 李裹儿说完,便把脑袋缩了回去。 与此同时,杨十六和杨茉莉各驾起一辆马车,马鞭扬起,口中连声呼喝,马车便吱呀呀驶上了官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