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追击(四) (第2/2页)
着她那性子,难保不会再生事端。 倒是跟着杨守文,会老实一些。 武则天道:“青之有何消息?“ 太平公主道:“青之言,飞乌蛮三番五次挑衅,绝非意气用事。 而且他还得到消息,自年初开始,飞乌蛮与安南都护府治下的和蛮部往来甚为密切。 所以,若不予以重视,很可能会闹出大乱。“ “取地图来。“ 武则天站起身,绕过长案,沉声喝道。 不一会儿的功夫,内侍张大年带着几个小太监进来,把一副地图悬挂在大明宫内。 武则天走上前,太平公主则连忙举着烛火凑过去。 两人在地图前看了几眼,武则天便返回书案,从一堆奏疏中,翻出了从东都送来的邸报。 她在邸报上,找到了关于剑南道的事宜。 一双蛾眉浅蹙,凤目微合,她看完后,把邸报啪的摔在案上。 “太子处置,过于谨慎。 如今事情到这一步,岂能用‘尽快平定’四字处置?剑南道豪酋众多,宗族林立,势力庞大。朝廷一直没有好的借口进入剑南道,而今正是机会,岂能就此错过?“ 武则天在大殿上徘徊,许久后停下脚步,向太平公主看去。 “太平,你怎么看?“ “以女儿之见,朝廷应当立刻派遣一人入川,都督平定叛乱。“ “那,你可有合适人选?“ “这个……“ 太平公主沉默了! 剑南道现在这么乱,普通人过去,怕是很难解决。 因为,她听得出武则天话里的意思。平定叛乱是小,趁机削弱当地豪强宗族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目的。可这种事情,又岂是一般人能够解决?没几分真才实学,没有些手段,去了那边也难有作为。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剑南道,就是一个大坑。
太平公主手下当然也有人才,可是她却不愿意,让她的人跑去西南受罪。 武则天看了她一眼,突然把张大年喊来。 “传朕旨意,天亮之后起驾返回神都。“ “啊?“ 张大年闻听,不禁措手不及,当时就呆愣住了。 而武则天则怒道:“怎么,听不懂?“ “听懂了,听懂了,奴婢这就去安排。“ “母亲,要马上回神都吗?“ 太平公主露出疑惑之色,看着武则天。 武则天道:“太子行事太过谨慎,而且威望不足,难以震慑朝堂。 这是朝廷掌控西南的最佳时机,朕绝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太平,过来代朕拟旨。“ “是。“ 太平公主这一回,也有些慌了。 她想不明白,武则天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于是连忙绕过书案,做好了准备。 “西南动荡,百姓流离,乃朕之过也。 剑南道经略使鲜于燕,抵御悉勃野人,有功于朝廷。然,鲜于燕经略剑南道十载,坐视飞乌蛮做大,却毫无察觉,其责难逃。朕自登基以来,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功过分明。 故,暂罢黜鲜于燕经略使之职,敕令都督兵马,平定悉勃野之乱军,不得有误。 任敬晖为西南典客,行军事,招抚归义蛮夷。 若有居心叵测者,刺史以下可推案处决,无需呈报朝廷。 任杨守文西南路行军总管,都督梓州、泸州、晋州、剑州、汉州、遂州、资州八州兵马,平定飞乌蛮。“ 西南路行军总管? 太平公主闻听这官职,心中不由得一惊。 这行军总管之职,在唐初时期最为流行,权利巨大。 杨守文不过双十,便为行军总管……幸亏后来武则天又添加了一句都督八州军事,才算是让太平公主反应过来。她看了武则天一眼,立刻依照武则天所言,把圣旨拟完。 武则天上前,在圣旨上盖上了玉玺大印,便唤来内侍,命其连夜六百里加急送往梓州。 “太平,你可要随朕一同返回神都?“ 太平公主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母亲,那相王……“ “相王那边,朕自有安排。 斩啜横行漠北,数次寇边……加之今年漠北大旱,水草不丰,多有牛羊死去,斩啜一定会在入冬后再次侵入边塞。幽州方面,暂时无需担心,唯有并州情况有些复杂。张仁亶孤掌难鸣,需有人相助方可。故朕准备任相王为并州行军大总管,协助张仁亶。“ “女儿,明白!”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长安左右也无甚大事,女儿这就回去收拾,天亮后随母亲返回神都。” “甚好!” 武则天说完,便绕过长案,在凤榻上坐下。 而太平公主则心绪不宁的离开了大明宫,她依稀有一种直觉:母亲要对朝中下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