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建宁王的网 (第2/2页)
自然不可能亮明身份。 要不然他堂堂一个中郎将,也不会只带两个手下,被单涛当场格杀。 单涛又说道:“既然如此,请大尹将那贼人的头颅送到东宫,问一问这是不是东宫的中郎将?” “如果真的是朝廷命官,不用府尹动手,我直接领罪自裁!” 这下子,崔光远总算是清醒了。 这家伙绝对不是普通人! 崔光远知道,如果将吴凑的脑袋送到东宫,东宫十之八九不会认下他的身份。 朱雀桥案子敏感,如果大张旗鼓的送去脑袋,那不是东宫自己承认自己和朱雀桥案件有关吗? 藏尸体在皇帝回銮都要经过的朱雀桥下,那下次要藏什么?藏刀斧手? 这是敏感到不能再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吴凑才低调过来提人。 崔光远只是jianian滑,不是蠢笨,他立刻明白东宫在命案中的角色一定不光彩。 咬死了吴凑不是东宫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宫也只能咬着牙憋下去。 可是这样的计谋,对朝廷时局这么清晰的判断,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巡街使? 要是大唐的巡街使都是这样的,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 崔光远恢复了判断力,他眯着眼睛看着单涛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单涛这下子明白,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成功了。 对于崔光远这样的“聪明人”,你不怕他想得多,就怕他想得少。 单涛明白,要让崔光远知道还有另外一条路,那他就可以从敌人变成朋友。 单涛淡淡的说道:“我是建宁王麾下的内卫。” 建宁王三个字说出口,崔光远只觉得一切都说的通了。
如今是东宫和南阳王争储位,可是建宁王雄踞陇右,也是实力强大的皇子。 崔光远只觉得全身冰冷,自己还没能投靠太子,却牵涉进了夺嫡? 只听到单涛使了一个眼色,崔光远还是犹豫了一下,斥退了左右的人。 单涛对着崔光远说道:“大尹,你觉得你向东宫解释,吴凑之死和你没关系,东宫会信吗?” 崔光远愣住了,吴凑是东宫右卫率的中郎将,这可不是普通底层的武将。 一个高品的武将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京兆府,最后京兆府让一个不入流的巡街使认罪,东宫肯定感觉受到了羞辱。 单涛继续说道:“这件事和大尹本来毫无干系,为什么要平白给东宫承担干系呢?” 崔光远冷笑一声说道:“巧言令色,来人啊,把单涛押入大牢!” 原本崔光远是想要亲自押送单涛去东宫赔罪的,可是如今听了单涛一席话,崔光远只是命令手下将单涛押入大牢,没有立刻发落他。 只是崔光远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远超过了他的估计,建宁王并没有给他太多的选边站队的时间。 次日,大理寺就下了文牒,询问京兆府朱雀桥命案的进度,申斥了京兆府至今毫无进展的案件侦破工作。 紧接着,礼部就因为十七名陇右士子在京兆府敲打登闻鼓被杖责的事情下碟询问。 礼部言辞严厉的斥责京兆府,对这些国家干才,青年才俊的下手太重,据说陇右十七子之首的王成伟已经在陇右会馆卧床,没办法下床了。 崔光远一口血吐出来,自己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十杖,怎么可能打成这样! 一想到王成伟的籍贯,崔光远又猛然惊醒。 崔光远只觉得自己仿佛一只飞虫,进了蜘蛛编织的大网。 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的是糟糕透了。 又过了一天,整个长安市井都在谣传,朱雀桥女尸和靖恭坊的案子,都跟东宫有关,京兆府袒护凶手,关押了一直查案的巡街使单涛,又仗责了为民请命的陇右士子。 又过了一日,新任洛阳留守张巡发来私函,说这个单涛是睢阳之战和洛阳光复的大功臣,在洛阳上表的请功名单之上。 单涛淡泊名利,来长安做了一个小吏,张巡言辞恳切,请求崔光远宽大处理。 虽然张巡这个洛阳留守比崔光远这个京兆尹的品级还低半品。 可是傻子都知道崔光远是有污点的贰臣,张巡是根正苗红的忠臣。 这下子崔光远彻底绷不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案子,竟然让他看到了建宁王在关中恐怖的势力。 一想到偏居陇右的建宁王,在两京这恐怖的布局,崔光远彻底不犹豫了。 他打开京兆府的大牢,恭敬的将单涛请出来,又任命他全权侦办朱雀桥和靖恭坊两起命案。 同时又将“冒充”东宫中郎将的吴凑尸体送回了东宫。 纳了投名状的崔光远只觉得全身虚脱,这一次横跳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