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_第669章 海洋贸易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9章 海洋贸易的问题 (第2/2页)

>    元载对视一眼,又给张端阳添上酒。高适是江淮节度使,对于关税上的事情其实也不了解,他直接说道:

    张端阳明白高适的意思,立刻说道:框架已经说完了,剩下的细节自然有人去谈,高适又说道:

    高适说道:

    张端阳熟读史书,自然这是海洋贸易兴盛之后,必然带来的结果。

    后世说道明清海禁,总是觉得统治者愚蠢短视,让中原文明失去了参与海洋贸易的机会,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可是如果从当时的统治者看来,参与海洋贸易就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他们所作出的决策,也是基于当时的情况所做出的选择,并不能说是完全的愚蠢短视。

    中原文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耕文明,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海洋贸易是截然不同的文明结构。

    在欧洲大陆,同样是农业文明的法国,在大航海时代的参与程度上,就远远不如身为岛国的英国。

    这是文明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农耕文明追求的稳定政治结构,天然厌恶贸易带来的巨大风险。

    另外一个明清禁海的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觉得海洋贸易的暴利污染人心,让普通百姓都不能安心的耕种,都去从事利润丰厚的海洋贸易,导致。

    而实际上,这种道德上的说法,更加类似于一种宣传话术,明清禁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海洋贸易导致的走私和海盗问题猖獗,朝廷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去打击走私和消灭海盗,这付出的巨大成本超过了海洋贸易可能带来的收入。

    或者说在明清朝廷那种地下的统治和管理技术下,海洋贸易的大头收益朝廷收不到,还要承担海防的巨大开支,所以朝廷干脆就直接禁止了海洋贸易。

    清朝后期的时候,因为两次耻辱的战争,海关被抵押到了外国人手里,外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官。

    为了能从大清海关收入中获得战争赔款,客观上赫德帮助大清建立了近代海关体系,这套体系很快让清王朝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让背负了巨大赔款的清王朝又撑了很久。

    如果和那样把开海禁当做救世良方,认为只要开了海禁就天下大吉,就能发展出海洋文明,那就太儿戏了。

    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如今的大唐,自从朝廷开了海禁之后,沿海地区的走私也愈发猖獗起来。

    江淮这边还好,在准备开海禁的回收,王亚东就向高适提出了要建立海防的说法。

    市舶司造船,又在沿海地区建立海防卫所,从开海以来江淮的走私打击力度非常大,高适又出手灭了两个参与走私的江淮大族。

    而市舶司的舰船速度快,水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应付江淮的海盗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江淮虽然安定,但是浙东那边就不好说了。

    高适语重心长的说道:

    睦州还淳县?

    张端阳很快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后世浙江淳安县吗?海盗猖獗?

    张端阳立刻

    侧耳倾听。

    高适在江东根基深又曾经短暂做过四镇节度使,他说道:

    高适叹息说道:

    高适说道:

    张端阳也没想到这开海还没多久,海盗竟然成了浙东的问题。

    不过大明海关最严重的,也就是浙东福建等地,这似乎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高适提醒自己也是一番好意,张端阳连忙对着高适一拜说道:

    接下来张端阳在江淮市舶司造船厂参观了一番,又向造船厂下了几艘海船订单,这才继续乘坐官船,向浙东赴任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