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安小坊正_第三百二十一章 指手画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指手画脚 (第2/2页)



    他却忘了,李泰之败,从头到尾都算计、势力无关,到底,李泰只是块砺石!

    他尚且不能挽回李泰的颓势,凭什么指望时为六品官的范铮?

    三省诸官对于范铮行事的酷烈,心头早有防备的,要不然他为什么非要先斩后奏之权?

    “泾州折冲都尉郎廉,虽死有余辜,但临死前有几句话,臣觉得还是有必要转逞朝廷。”

    “府兵至长安城上番,却沦为权贵家的奴仆,臣以为此风不可涨,久必让府兵再无征战意愿。”

    “风长史喝问郎廉,为何不上奏朝廷。郎廉答复,不仅上奏了,被驳回,还被羞辱了一番。”

    响鼓不用重捶,范铮这两句话,足够让朝堂警醒了。

    当然,朝堂愿意装睡的话,也不是范铮能左右的。

    “臣现场指派鹑觚县录事龙亚,暂代鹑觚令一职,想来还需要吏部重新指派官员。”

    龙亚本身只是流外官,就算越级拔擢也跳不到从七品下,肯定得另行委派县令。

    不过,有暂代县令的资历存在,龙亚入流是轻松的事,日后升个八品也并非无望。

    “泾州折冲都尉郎廉自刎,兵部当及时选官。”

    李世民轻轻哼了一声。

    大唐以武立国,李世民又是当世顶尖的将帅,只有李靖能与他并肩,对兵事极为看重。

    李世积虽已渐渐成熟,与这二位还是略有差距的。

    兵部尚书李世积应声,并安排兵部司遴选官员。

    文武两条线,文官是通过吏部的吏部司遴选,武官是通过兵部的兵部司遴选,三品以上则是三省与皇帝共议。

    按这一点来,范铮算是文官。

    就是文得不太正经,非科非荫非举,勉强算是个恩赐的出身。

    好在范铮的本事,迅速让人闭上嘴,没人再扯出身。

    -----------------

    范铮回衙,韦贵妃恩赐的笔墨纸砚已然抵达司农寺京苑总监。

    愣了一下,范铮才想明白韦珪为何会赐物。

    敦化坊与韦曲的关系,在日益走近,韦思言当年造成的一点过节也消弭于无形,自然让韦贵妃心头大悦。

    嗯,这是太极宫中继长孙皇后之下,最有智慧的女人,吃过无数苦头,更知人情冷暖。

    娃儿李慎,仅略于李治,却从未有不该生起的念头。

    当然,这也与韦珪当年获罪之身的经历有关。

    韦珪为贵妃,甚至可能不是李世民安排,而是长孙皇后所为。

    毕竟,籍没为奴的遭遇,多少让李·曹贼·世民有些介怀的。

    韦珪其实不算太受宠,也隐隐透出想随李慎出藩到襄州之意。

    与前夫所生长女定襄县主,下嫁了薛国公阿史那忠;

    娃儿纪王李慎,为襄州刺史;

    妹娃子临川公主李孟姜,下嫁青梅竹马的谯郡公周道务。

    了无牵挂、人老珠黄,地位虽尊崇也没有多少意思了。

    韦珪、韦尼子都是再嫁之身,李世民纳她们,不是因为美色,而是需要韦曲的鼎力相助。

    自然,联姻这东西,情有几分,稀里又糊涂。

    韦珪稍稍关照一下家族,也是理所当然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