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向大哥,二哥看齐 (第3/3页)
一早,徐庆将自家的春联写好后,就帮同住在后院的许大茂家和老太太家写。 而刘海中这位后院管事大爷,硬着头皮,拿了两包大前门,他自个是不好意思求徐庆帮忙,就打发二大妈求徐庆和静红帮他家写一下。
徐庆本不打算给写,可架不住二大妈绕着他,在屋里说个不停。 再者,爷爷跟奶奶时隔多年再次进城过年,见二大妈这个小辈撵上门求自个孙子,两位老人心善,就让徐庆看着给写一下。 过年了嘛,图个吉利也好, 徐庆便只好应了下来,写了春联,让三弟丰铭给送过去。 爱国和爱倩一早在他们自个住的小院那边忙完后,俩人骑车过来,帮着大哥大嫂在家里和院里跑前跑后的忙着。 院里这些年下来,有嫁出去的人,也有嫁进来的人,算的上是人丁兴旺。 前院阎埠贵的二儿子阎解放跟三儿子阎解旷也回来了,带着各自媳妇和儿女,在前院里帮着三大爷跟三大妈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中院没添人,除了前些年嫁出去的雨水一早回来了一趟,看望了她大哥傻柱后,吃了顿中饭就又走了。 而刘海中,大儿子没回来,二儿子也没回来。 只有留在身边的小儿子光福跟儿媳妇俩人。 刘海中瞧瞧徐庆一大家子人,再看看前院阎埠贵家的三个小子,一点过年的高兴头儿都没。 明明是一家人阖家团圆的日子,这倒好,就只有小儿子两口在身边,二大爷跟二大妈心里甭提多难受,但无法对人倾诉,只能暗自伤神。 可不管如何,到了除夕晚上,大院各家屋里都是灯火通明,饭香四溢。 新春的钟声一敲响,漆黑的院里,鞭炮声便响个不停。 转眼开春后,天气逐渐开始暖和起来,爷爷跟奶奶被爱国接去了小院那边住。 小院安静些,没大院人多,也不吵闹,两位老人在小院的的空地上能简单地种点菜,找个事情干,不至于呆在城里闲的发慌。 周末了,爱国和爱倩就带他们来大院这边,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一天,或全都去外面玩一天。 两位老人多次进城,可始终都还没将整个四九城好玩好看的地方,走遍、看遍。 前几年前,他们倒是在城里也呆了大半年时间,可那会儿,徐庆和爱国每天上班,晓雅和丰铭都在上学,平时住校,周末才能回来一趟。 两位老人一到周末,就盼着孙子跟孙女放学回家见一面,哪有心情去外面转悠。 现在好了,徐庆和弟弟meimei都上了班,徐鸿志才上小学,周末没啥事,一家人结伴上北海公园,故宫,天安门,长城.哪都能玩。 四九城的公车和汽车越来越多,上哪也都方便。 然而,六月左右的时候,刘爱倩的肚子越来越大,班都没法上了,只能在家养胎待产。 两位老人住在小院,每天除了照顾那块小菜园子,就是陪着孙媳妇在屋里聊天,偶尔一块去胡同不远处的牛大爷住的大院里坐会儿。 刚七月初,徐鸿志所在的红星小学放了暑假,小家伙便每天就往二叔小院这边跑,带着一顶小.帽,挎着绣有一颗大红星的书包,里面放俩罐头瓶子,带着于莉的闺女,在小院一呆就是一天,有时晚上都不回去,不是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电视,就是蹲在太爷爷开辟的菜园子里抓蟋蟀。 而马静红,因为跟爱倩相差了两个月,不过也挺着个大肚子,时不时得过来拧着淘气的儿子耳朵,让小家伙赶紧带于莉闺女回自家大院去,免得吵着弟媳妇爱倩。 与此同时,徐丰铭见大嫂跟二嫂都快临盆了,跟对象唐秀娟一合计,决定把结婚从原定的立秋之后,提前到七月中旬,赶在二嫂子爱倩生孩子之前,不然到时候两个嫂子相继坐月子,他们结婚,大院必定来很多人,生怕人太多,影响到大嫂跟二嫂。 徐庆坐在屋里的桌子前,抽着烟道: “丰铭,你跟秀娟想好了?” 徐爱国在一旁没说话,目光却看向三弟。 徐丰铭嘿笑道:“我得向大哥,二哥你们看齐不是,你们都结婚了,我也不能一直拖着,早一点晚一点秀娟父母不介意,我跟秀娟其实也想早点住一起。” 徐爱国见三弟这么说,扭头看向二弟爱国,想听听他的想法。 徐爱国道:“大哥,我觉得三弟考虑的挺周全,我媳妇快生了,预产期差不多是八月中旬,丰铭提前一个月结婚,我丈母娘过几天来我家,说想接爱倩回她那边住几天,正好我也能腾出手帮着您一块cao持三弟的婚事。” 徐庆闻言,把挂在墙上的日历放到桌子上,兄弟三人商量着选出一个即是周末又十分吉利的好日子,将婚期订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