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粮站开业 (第1/3页)
第414章粮站开业 元宵节之前,徐庆在街上找好铺面,谈好价格,顺利签订合同,迈出了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铺面在东单菜市场附近,人流密集,位置相当不错。 不过能顺利租下,还是费了一番功夫,才刚改开,各方面对自主经营,情绪上比较抵触,用带着颜色的眼睛看待。 尤其铺面是在东单菜市场管理会手中,并非个人持有,交涉起来,很是繁琐。 各种盖章的证明,少一样都不成。 好在徐庆履历不错,出生好,家庭成分优良,又当过红星轧钢厂的第五分厂的厂长,还总有大学文化,算是没被太多盘问。 不然,依着东单菜市场管理会的意思,非让徐庆所住的大院街道办,开具一个证明他品行端正的证明,生怕是不法分子。 铺面租好后,徐庆带着二弟跟三弟,兄弟三人将里面打扫了一番。 至于做什么,徐庆已经敲定,就开粮站。 至于工商局方面,徐庆已通过在二商局上班的二牛打过招呼。 营业执照也办了下来,其余的手续,全都一次性办妥。 往后徐庆只要下乡去各个公社收购粮食即可。 其实这年月开粮站,需要顶着很大的压力。 毕竟这关系着民生,开个粮站,定价必须经过物价局审批。 粮食不能掺假,一经发现,可不是后世的什么罚款,而是直接关门取缔,人蹲局子。 但鉴于徐庆作风良好,曾两次登报,名声和信誉方面,没有任何污点。 这才能以个人名义开办粮站。 否则,想要开粮站,难于登天。 而除了能够在城里开办粮站这个难题外。 更大的难题是,粮站得收粮食。 但乡下公社,每年打下的小麦和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统一上缴国家和指定的机构。 徐庆还需要想办法把这个难题攻克,给他的粮站,取得一个由国家认可的指定名额。 既然决定做这门生意,那势必不能只等国家按需给他的粮站,送已经磨好的白面和棒子面。 那样的话,他这粮站跟国营商店和供销社就没啥区别了。 还不如干脆别开。 所以,徐庆免不了要东奔西跑,到处活动一番。 争取弄到从公社收购粮食的资格。 而这对徐庆来说,也不是太难得事情。 高中的老同学,除了关系好的二牛,还有李国华。 李国华现在就在四九城的正府机关当主任。 当年他从县城调进四九城时,还只是个科长。 这些年过去,早已又升迁了。 徐庆要开粮站,李国华二话没说,就主动帮忙cao办。 从高中时期就建立下深厚友谊,这还能是啥事? 所以,在李国华的协调之下,徐庆的粮站,还没营业,就已经拿下了可以去各个公社收购农作物的批文。 当李国华骑着自行车,夹着黑色公文包,把批文送到大院,递给徐庆后。 徐庆让过完年回来的保姆冯婶,炒了四道下酒菜,坐在屋里跟李国华喝起了酒。 “庆子,粮站批文,哥们给你弄到了,你还需要哥们干啥,尽管开口,只要哥们能办到,不差事!” 徐庆端起酒盅,和李国华走了一个,笑着道: “暂时没啥了,国家刚改开,我先把粮站办起来,往后的事情,到时再说。” 李国华现在当主任,派头十足,抽烟都成了华子,一身穿着,显得人很是精明能干。 “庆子,咱哥们弟兄这关系,你要是见外,就太不像话了,你选择经商,哥们必须支持不是! 对了,二牛帮你把营业执照那些弄好了吧?” 李国华说着话,伸手从身上掏出华子,递给徐庆一根,随之又道: “二牛办事有点磨蹭,没啥胆量,一毕业就去了二商局,前年才好不容易升为科长,要换做是我,那二商局局长位置,都弄到手了。” 徐庆笑着点头道:“那是,二牛天生胆小,人又太实诚,当官确实有些遭罪。” 李国华嗯声道:“唉,没招,二牛那个牛性子,就知道埋头苦干,庆子,不是我说,他再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做到二商局的一把手位子上。” 徐庆听着李国华的话,没言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